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论新世纪以来苏童的长篇小说创作--以《河岸》《黄雀记》为例
牟宗三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述论--一个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批评个案
“新的抒情”与穆旦1940年代诗歌创作
曹文轩成长小说叙事研究
新世纪《故事新编》阐释与鲁迅研究的深化
明代戏曲批评文体研究
论《诗经》婚恋诗的“忧伤”特征
林则徐诗歌研究
宋词中簪花、手帕和佩扇等佩饰意象的情感表达特点
隋代南方文人北上与南北文学融合
唐代丝绸之路馆驿诗研究
先秦“以诗为谏”研究
白居易郡斋诗研究
鲍照诗文用典研究
中古武功苏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及其教育研究
贾平凹与文学教育研究
从柳青到路遥:现实主义创作流变及当下启示
《环溪诗话》研究
认同与重构:1980年代知识分子的“延安回忆”研究
方方的知识分子形象创作论
论《史记》的死亡叙事
旅美时期的张爱玲研究
归有光评点《史记》研究
“以诗存史”与经典化选择--闻一多《现代诗抄》研究
《文选》哀伤类作品研究
话语权力视域下文学的生产与改编--以《红岩》为例
文化语境与语言选择--余华小说语言论
《史记》列传人物的悲剧解析--以伯夷、聂政、伍子胥故事为例
承续与变异--沈从文和汪曾祺抒情小说比较论
唐僖宗朝文人入蜀考论
论唐代诗教思想发展与流变
《史记·五帝本纪》叙事研究
劉節《廣文選》與周應治《廣<廣文選>》編纂研究
乡土小说与乡土中国的互文性--贾平凹长篇小说乡土叙事美学研究
《二南遗音》中陕西地域诗歌审美研究
论唐人送别诗中的荆湘地域想象
王国维扬五代抑南宋的词学观及其原因
“80后”青春写作的审美特征研究--以杨则纬小说为例
韩孟诗派咏物诗研究
《诗经》中的兽类研究
《史记》三十世家中的汉初功臣形象研究
《诗经》婚恋之歌研究
唐代生活禅诗歌研究
陕北苏区文艺研究
《謝文莊公集》整理與研究
北朝骈文的演进轨迹及其特质
唐代巴蜀进士与文学
何漱霜《孟子文法研究》探析
壮族长诗《张四姐与李文墟》对汉族《张四姐大闹东京》故事的接受研究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