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世界红卍字会研究
“在三颗鸡蛋上跳舞”--阎锡山与蒋共日的关系(1935-1945)
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
太行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研究
华中抗日根据地粮政研究
浙赣会战研究
群众组织与抗日根据地关系研究
抗战期间大后方的职业教育
民国社会部研究(1938-1949)--以人民团体管理为中心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研究
抗战时期中共对儒家思想的研究与实践
延安时期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及其现实启示
“统制”与“合作”:中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商人(1937-1945)
抗战时期四川难民问题研究
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研究
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研究
延安文化人群体研究
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工作人员群体研究
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及其社会影响
抗战时期陕西农村社会变迁研究
延安时期中共领导集体与陕甘宁边区建设述论
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1937-1950)
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官办祭祀研究
特殊时空条件下的城市民间社会自救--日占时期青岛的慈善事业研究(1938-1945)
抗战时期的民主追求--近现代民主思想和实践的整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绥蒙地区的政治动员研究
彭雪枫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经费物资来源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钢铁产业的曲折发展研究
中共太行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治工作研究--以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的旱、蝗灾为中心的考察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灾荒救济研究
全面抗日前夕《独立评论》的抗战舆论研究
论抗战时期中国寻求美国租借援华的外交努力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
抗战时期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
国民党福建省各级党部研究(1937-1945)
抗战时期大后方科学团体的嬗变研究
重庆大轰炸期间的人口疏散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大隧道惨案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党职业团体政策研究--以重庆市党部为例
抗战时期美方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和宣传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
中共南方局军事工作研究
全面抗战时期三大政治力量对抗战领导的认识研究
盟国通过西北地区的对华军事援助
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初探
哈尔滨市临时参议会法制建设中的民主政治观
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与“孙立人事件”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探析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