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彭雪枫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引言第12-15页
 (一)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3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3-14页
 (三)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14-15页
一、彭雪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早期积淀第15-20页
 (一) 少年时代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第15-16页
 (二) 青年时代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第16-18页
 (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实践第18-20页
二、彭雪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第20-24页
 (一)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提出第20-21页
 (二)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提出第21-22页
 (三) 开创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四师的建立第22-24页
三、彭雪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4-36页
 (一) 全民族团结抗战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八大任务第24-26页
 (二) 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第26-27页
 (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第27-28页
 (四) 坚持对投降派、反共派的军事进攻与政治进攻第28-29页
 (五) 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是一种艺术第29-31页
 (六) 广大民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第31-36页
四、彭雪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第36-48页
 (一) 争取和团结地方实力派和中间势力第36-38页
 (二) 正确处理与地方武装的关系第38-39页
 (三) 开展文化运动推动文化统一战线第39-44页
 (四) 对顽固势力针锋相对的斗争第44-48页
五、彭雪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的特点第48-51页
 (一) 统一战线思想与军事思想相结合第48-49页
 (二) 战略性和策略性相统一第49页
 (三)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第49-51页
六、彭雪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地位第51-53页
 (一) 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贡献第51页
 (二) 运用和发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实践贡献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附录第54-5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5-59页
后记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后周恩来的中国发展观研究
下一篇:战前江苏省保甲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