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前言 | 第10-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创新之处 | 第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建国前中国慈善事业研究的状况 | 第11-12页 |
·建国后中国慈善事业研究的状况 | 第12-16页 |
1 青岛慈善事业的兴起的社会背景 | 第16-21页 |
·青岛慈善事业兴起的思想根源 | 第16-18页 |
·大量的流青难民的出现 | 第18-19页 |
·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19-21页 |
2 第二次日占时期青岛的慈善组织 | 第21-32页 |
·日军对青岛慈善救济体系的破坏 | 第21页 |
·青岛特别市救济院的“民间化” | 第21-26页 |
·救济院的沿革 | 第22页 |
·“青岛特别市救济院”董事会的成立 | 第22-25页 |
·救济院经费来源变化 | 第25-26页 |
·其他官办救济机构 | 第26-28页 |
·民办慈善团体 | 第28-32页 |
·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 | 第28-29页 |
·其他民间慈善团体 | 第29-32页 |
3. 日占时期青岛慈善活动的内容 | 第32-44页 |
·灾害应对 | 第32-34页 |
·1941 年新广场火灾的救济 | 第32-33页 |
·其他灾害应对 | 第33-34页 |
·常态救济 | 第34-44页 |
·传统慈善救济 | 第34-41页 |
·慈善医疗 | 第41-42页 |
·慈善教育 | 第42-44页 |
4 日占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的社会功能及其特征 | 第44-50页 |
·日占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的社会功能 | 第44-45页 |
·缓解了日军统治下市民的痛苦 | 第44页 |
·节制社会风气 | 第44-45页 |
·日占时期青岛慈善事业呈现出的特征 | 第45-50页 |
·政府对慈善救济事业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 第45-47页 |
·以商会为代表的工商阶层在慈善活动中占有主导型作用 | 第47-50页 |
5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