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钢铁产业的曲折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7-11页 |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7页 |
·当代重庆钢铁产业在我国及西南地区的作用 | 第7页 |
·民国抗战时期重庆钢铁产业对抗战的巨大的意义 | 第7-8页 |
·抗战时期重庆钢铁产业学术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资料 | 第8-11页 |
第二章 抗战前重庆钢铁产业发展概况 | 第11-15页 |
·战前重庆钢铁产业生产环境和条件 | 第11-13页 |
·战前的钢铁生产 | 第13-14页 |
·战前的重庆钢铁产业与东部的比较分析 | 第14-15页 |
第三章 抗战初期东部钢铁工业的内迁重庆 | 第15-18页 |
·工业内迁的背景(国民政府经营大后方工业的战略) | 第15页 |
·国民政府工业内迁战略 | 第15-16页 |
·东部钢铁工业内迁重庆 | 第16-17页 |
·上海地区钢铁厂西迁重庆 | 第16页 |
·武汉地区钢铁厂西迁重庆 | 第16-17页 |
·对钢铁厂西迁重庆的评价 | 第17-18页 |
第四章 重庆钢铁工业的重组 | 第18-26页 |
·重庆钢铁工业重组 | 第18-24页 |
·第一类政府投资复建 | 第18-20页 |
·第二类政府接管并加以扩建的企业 | 第20-21页 |
·第三类民营企业中加入官股 | 第21-22页 |
·第四类民营企业间的重组 | 第22-24页 |
·对战时重庆钢铁产业重组的评述 | 第24-26页 |
第五章 前期的繁荣(1939-1942年) | 第26-35页 |
·钢铁产业的繁荣概况 | 第26-30页 |
·总体情况 | 第26-27页 |
·各所有制钢铁企业的生产 | 第27-30页 |
·繁荣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黄金时形成(1941-1943年) | 第32-33页 |
·重庆钢铁产业繁荣时期发展特点 | 第33页 |
·重庆钢铁产业繁荣的巨大历史意义 | 第33-35页 |
第六章 后期的衰落(1943-1945 年) | 第35-42页 |
·产业衰落的概况 | 第35-37页 |
·重庆钢铁衰退概况 | 第35页 |
·国营钢铁厂生产情况 | 第35-36页 |
·民营钢铁企业 | 第36-37页 |
·衰落的原因的分析 | 第37-40页 |
·国民政府和民族资本家挽救措施 | 第40-41页 |
·衰落带来的消极历史影响 | 第41-4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