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经营地方:乱世纷争与图强--以萧家璧为例考察民国地方精英与基层权力
民国时期平教会的乡村建设活动研究
滨州民团研究(1912~1949)
民国时期山东疫病传播与卫生防疫
论北洋政府对天津、汉口德租界的收回
留学生与民国广东商学教育研究(1912—1937)
重建权威--民初孔教会与近代文化民族主义
民国礼学的历史考察
国民政府治藏政策及其实施研究(1927-1949)
1914—1915年中俄蒙恰克图谈判与《中俄蒙协约》
民国时期绥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自然灾害与地方民生--以1923-1932年陕北地区为例
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党监督思想研究--从政治监督的视角考析
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
民国时期华北农业的变迁与农民分化
《申报》视野下的袁世凯与帝制
吴景濂与民国政治:1916~1923
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研究
清末民国时期农会组织研究
通奸罪与民国社会
民国时期扶植自耕农运动探究
民国时期四川酿酒业研究
论张謇近代法治观及其实践
社会与救济--成都慈惠堂研究(1924-1949)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民国集团结婚探微
民初第一届国会关于蒙古地区议员的选举述论
民国时期福建侨办中小学校研究
民国时期龙岩县农户兼业经济考察
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民国女子社交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以都市女性为主体
李佳白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
民国时期广西农村高利贷研究
民国以来县域劳务输出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以福建省周宁县为个案的研究
使命与求索--朱执信经济发展思想探析
论北洋政府经济立法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中华民国初年的国会选举
民国律师公会研究(1912—1936)
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民国时期华中区基督教中学研究
评北洋天枭徐树铮
贾士毅财政思想述评
北洋时期的商人外交
民国居宅的变革
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
1912年~1930年东北关内移民与东北社会
陈独秀早期民族主义思想研究(1917年以前)
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策略研究
民国初期的婚姻自由观(民国成立—20世纪20年代中期)
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和实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