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论文

民国时期平教会的乡村建设活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1 平教会的乡村建设活动概述第10-19页
   ·平教会乡村建设活动的缘起第10-12页
     ·封建统治者的剥削第10-11页
     ·帝国主义的掠夺第11页
     ·天灾战乱的打击第11-12页
   ·平教会乡村建设活动的经过第12-15页
     ·抗战之前的乡村建设活动第12-14页
     ·抗战期间及抗战后的乡村建设活动第14-15页
   ·平教会乡村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文艺教育第15页
     ·生计教育第15-16页
     ·卫生教育第16页
     ·公民教育第16页
   ·平教会乡村建设活动的主要特点第16-19页
     ·平教会乡建活动的实验特点第16-17页
     ·平教会乡建活动的民间特点第17页
     ·平教会乡建活动科学化特点第17-18页
     ·平教会乡建活动系统化特点第18-19页
2 平教会在其乡村建设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19-28页
   ·沟通作用第19-21页
     ·资金的引入第19-20页
     ·人才的引进第20页
     ·农村情况的宣传第20-21页
   ·示范作用第21-23页
     ·道路选择的示范第21-22页
     ·“博士下乡”的示范第22页
     ·建设方式的示范第22-23页
   ·推动作用第23-25页
     ·对实验区当地发展的推动第23-24页
     ·对乡村建设运动的推动第24页
     ·对乡村教育理论发展的推动第24-25页
   ·辅助作用第25-28页
     ·资金的补充第25-26页
     ·人才和智力的支持第26-28页
3 平教会乡村建设活动的有利条件以及制约因素第28-40页
   ·平教会乡村建设活动的有利条件第28-33页
     ·平教会的自身优势第28-30页
     ·乡村发展的需要第30-31页
     ·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第31-33页
   ·制约平教会乡村建设活动的不利因素第33-40页
     ·平教会自身的局限第33-35页
     ·社会根本制度的制约第35-36页
     ·资金和人才的缺乏第36-38页
     ·乡村落后的传统文化制约第38-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氯胺酮噬菌体模拟表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建立
下一篇:我国权证市场周内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