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解放区的建设和发展论文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5-29页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6-25页
    三、本文研究设想第25-29页
第一章 关于历史意识的基本理论第29-59页
    第一节 当“历史”进入“意识”——历史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第30-35页
        一、西方文明历史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发现人自己第30-32页
        二、中华文明历史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与生俱有的本能和传统文化的产物第32-35页
    第二节 历史意识的内涵、内容和特征第35-49页
        一、历史意识的内涵第35-37页
        二、历史意识的内容第37-45页
        三、历史意识的特征第45-49页
    第三节 历史意识的思想文化意义第49-55页
        一、历史学的根本目的和一切科学研究的重要意识第50页
        二、确立核心价值观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的根本第50-53页
        三、传承文明、发展文化和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础第53-55页
    第四节 历史意识的成熟与培育第55-59页
        一、确立科学历史观——唯物史观第55-56页
        二、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第56-57页
        三、进行科学的历史教育第57-58页
        四、树立自信和增强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第58-59页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发展概述第59-109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觉醒的环境与条件第59-73页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觉醒的外部环境第59-64页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觉醒的内在动因第64-67页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觉醒的实践基础第67-73页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73-109页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的觉醒和初步发展第74-88页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走向成熟第88-105页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第105-109页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是革命指导思想确立的关键第109-153页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的历史依据和条件第109-137页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产物第111-124页
        二、对毛泽东历史贡献的科学定位第124-128页
        三、构建毛泽东思想体系,举起毛泽东思想旗帜第128-137页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内容丰富发展的历史意蕴第137-153页
        一、对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概括的历史逻辑第137-146页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成熟的产物第146-153页
第四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是革命领导核心锻造的法宝第153-179页
    第一节 汲取丰富智慧,加强党员修养第153-163页
        一、“从历史上解释,从历史的经验上说明”第153-158页
        二、加强党员修养的历史视角第158-163页
    第二节 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第163-179页
        一、将党建课题融入中国革命历史征程来解决第163-168页
        二、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历史学习和历史意识培育第168-174页
        三、完善制度保障,树立作风导向,营造政治氛围第174-179页
第五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是民族精神家园建构的依靠第179-215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家园危机的清醒认识第179-183页
        一、民族精神家园建构是“莫大之事业”第179-182页
        二、革命政党应担负挽救民族精神家园危机的责任第182-183页
    第二节 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构第183-204页
        一、文化建设的历史视野第184-194页
        二、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历史学研究第194-198页
        三、传承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塑造新的中国革命精神形态第198-204页
    第三节 中华民族自信的树立第204-215页
        一、总结历史,开拓未来第205-207页
        二、事实胜于雄辩,历史增强信心第207-210页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塑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自信第210-215页
结语第215-221页
参考文献第221-233页
致谢第233-2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35-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古西北胡姓与边疆经略研究--以墓志文献为主要素材
下一篇:三维物体视觉识别中形状加工和视图加工的联合表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