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难民善后救济问题研究
试析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影响
德王以日自治梦想的破灭
人民战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外国记者的认识和结论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革命外交”(1923-1927)
伪满洲国政权与日本的关系
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研究
抗日时期宋美龄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
华中抗日根据地缉私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征收述论
抗战时期国统区粮食供给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管理体制探析
华北抗日根据地缉私研究
田汉与少年中国学会
《改造》杂志研究
抗战时期外地、外籍文化人士在桂林的新闻活动
世界红卍字会研究
“在三颗鸡蛋上跳舞”--阎锡山与蒋共日的关系(1935-1945)
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
“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复兴思潮研究
1924年中国水灾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安徽禁烟禁毒研究(1927-1937)--以《大公报》《申报》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太行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研究
华中抗日根据地粮政研究
1945年8月-1949年5月武汉消防事业研究
抗战胜利后汉口警察研究(1945-1949)
关于中原大战的若干问题研究
浙赣会战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米荒及其应对研究(1927-1937)
《日本评论》与抗战的舆论宣传(1932-1937)
中英庚款用途争议研究(1923-1931)
吴虞“非孝”思想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将领起义投诚研究
群众组织与抗日根据地关系研究
绥远方式研究
1928-1931年北平电车纠纷研究
论知识分子对1930年代行政效率运动的反应--以县政改革为中心的讨论
抗战期间大后方的职业教育
五四新文化的价值传统考察
民国社会部研究(1938-1949)--以人民团体管理为中心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研究
《申报》中的我国近代体育研究(1927~1937)
日本在华奴化教育的实效性及地区差异探析
抗战时期中共对儒家思想的研究与实践
延安时期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及其现实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学生运动研究
五四时期研究系社会改造思想述论--以梁启超、张君劢、张东荪为重点
“统制”与“合作”:中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商人(1937-1945)
南京国民政府发行准备政策研究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