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天灾与战祸之下的难民潮 | 第11-16页 |
(一) 难民的形成及区域分布 | 第11-13页 |
(二) 难民潮引发的社会动荡与危机 | 第13-16页 |
二、难民善后救济的制度建构 | 第16-22页 |
(一) 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思想的形成 | 第16-17页 |
(二) 善后救济的原则、方针及物资分配原则 | 第17-18页 |
(三) 善后救济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备 | 第18-19页 |
(四) 善后救济经费、物资的来源及分配 | 第19-22页 |
三、难民善后救济的实施与推进 | 第22-42页 |
(一) 对国统区的难民救济 | 第22-35页 |
1、对难民的直接救济 | 第22-29页 |
2、特赈:对难童及老弱残废的救济 | 第29-31页 |
3、以工代赈:组织难民培训与就业 | 第31-33页 |
4、对华侨及外侨的救济 | 第33-35页 |
(二) 对黄泛区难民的救济 | 第35-38页 |
(三) 对解放区难民救济的援助 | 第38-42页 |
四、难民善后救效评析 | 第42-49页 |
(一) 本次难民善后救济的成效 | 第42-43页 |
(二) 本次难民善后救济的特点 | 第43-46页 |
1、寓救济于善后——救济理念的现代化演进 | 第43-44页 |
2、国际组织、民间力量与政府的合力——救济主体多元化 | 第44-45页 |
3、组织难民的培训与就业——救济手段多样化 | 第45-46页 |
4、实施对解放区的救助——救济范围广泛化 | 第46页 |
(三) 本次难民善后救济的缺陷及其成因分析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