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科技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的意义 | 第5页 |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5-7页 |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7-8页 |
| 四、预期价值 | 第8页 |
| 五、研究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 一、抗战前陕甘宁边区农业科技落后的现状及成因 | 第9-12页 |
| (一) 抗战前陕甘宁边区农业科技发展的概述 | 第9-11页 |
| (二) 抗战前陕甘宁边区农业科技落后的原因 | 第11-12页 |
| 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发展农业科技的政策 | 第12-18页 |
| (一) 确立发展农业科技的重要地位 | 第13-14页 |
| (二) 引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 第14-15页 |
| (三) 设立农业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研究 | 第15页 |
| (四) 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 第15-18页 |
| 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发展农业科技的举措及成效 | 第18-26页 |
| (一) 农业耕作方法的改进与推广 | 第18-20页 |
| (二) 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 第20-21页 |
| (三)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与推广 | 第21-22页 |
| (四) 农具的改良与推广 | 第22-23页 |
| (五) 畜牧改良与疫病防治 | 第23-24页 |
| (六) 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 | 第24-26页 |
| 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 | 第26-30页 |
| 注释 | 第30-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 后记 | 第40-42页 |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