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9页 | 
| 一、皖南事变:突然事变对中国共产党形成极为严峻的考验 | 第9-16页 | 
| (一) 国民党蓄谋制造皖南事变 | 第9-11页 | 
| (二) 中国共产党遭受重大损失 | 第11-13页 | 
| (三) 抗战面临严重危机和中共应对皖南事变的重大意义 | 第13-16页 | 
| 二、中国共产党对策之一:政治上坚决反击 | 第16-23页 | 
| (一) 事变发生时的严正交涉 | 第16-18页 | 
| (二) 事变发生后的坚决反击 | 第18-20页 | 
| (三) 国民参政会上的激烈斗争 | 第20-23页 | 
| 三、中国共产党对策之二:军事上积极防御 | 第23-28页 | 
| (一) 事变前的防御 | 第23-24页 | 
| (二) 事变后的防备 | 第24-25页 | 
| (三) 其他配套措施 | 第25-28页 | 
| 四、中国共产党对策之三:组织上严密部署 | 第28-33页 | 
| (一) 中共中央的部署 | 第28-29页 | 
| (二) 南方局的措施 | 第29-30页 | 
| (三) 中共地下党活动方式的转变 | 第30-33页 | 
| 五、中国共产党对策之四:舆论上猛烈抨击 | 第33-39页 | 
| (一) 事变后的各方动态 | 第33-34页 | 
| (二) 国内舆论的宣传 | 第34-36页 | 
| (三) 国际舆论的运用 | 第36-39页 | 
| 六、中国共产党应对皖南事变的历史经验 | 第39-48页 | 
| (一) 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 | 第39-41页 | 
| (二) 应对皖南事变的历史经验 | 第41-48页 | 
| 1. 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并制定相应预案 | 第41-42页 | 
| 2. 必须用全局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局部突发事件 | 第42-43页 | 
| 3. 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施方案 | 第43-45页 | 
| 4. 必须利用舆论动员和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 第45-46页 | 
| 5. 必须提高领导者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能力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