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大后方的职业教育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一、西南大后方的形成和经济教育基础 | 第12-17页 |
(一) 国民政府西迁,战时大后方形成 | 第12-13页 |
(二) 抗战前后西南的经济 | 第13-15页 |
(三) 抗战前后西南的教育 | 第15-17页 |
二、国民政府的职业教育方针和政策 | 第17-22页 |
(一) 战时教育方针 | 第17-18页 |
(二) 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和措施 | 第18-22页 |
三、战时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 第22-33页 |
(一) 职业学校的创办 | 第22-27页 |
(二) 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兴起 | 第27-29页 |
(三) 社会创办职业教育 | 第29-31页 |
(四) 普通教育各校附设职业班、科 | 第31-33页 |
四、战时职业教育的特色 | 第33-39页 |
(一) 注重实用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 | 第34-35页 |
(二) 政府、企事业、社会共建职业教育 | 第35-36页 |
(三) 优先为抗战服务 | 第36-37页 |
(四) 与地方建设相结合 | 第37-39页 |
五、西南大后方职业教育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 第39-48页 |
(一) 为战时经济和国防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 | 第39-40页 |
(二) 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 第40-46页 |
(三) 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 | 第46-47页 |
(四) 完善了我国近代教育体系 | 第47-48页 |
六、西南大后方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 | 第48-51页 |
(一) 加强政府指导,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 第48-49页 |
(二) 动员社会力量协力发展职业教育 | 第49-50页 |
(三) 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 | 第50页 |
(四) 西南大后方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注释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