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及全国抗日民主运动论文

国共两党与1937年前后陕西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言第9-13页
 (一) 研究对象的时间界定第9页
 (二) 选题研究综述第9-11页
 (三) 本文研究设想第11-13页
  1. 研究方法第11页
  2. 研究空间第11-13页
一、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的历史考察第13-31页
 (一) 20世纪30年代陕西的社会概况第13-16页
  1. 复杂的政治环境第13-14页
  2. 窘困的农村经济第14-16页
 (二) 变化中的思想文化环境第16-19页
  1. 战时教育的实施第16-17页
  2. 校方与学生的冲突加剧第17-19页
 (三) 陕西学运的历史回顾第19-31页
  1. 现代学运背景下的蓬勃兴起第19-22页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曲折发展第22-31页
二、全民抗日洪流中的学生运动第31-45页
 (一) 学生组织的建立与发展第31-34页
 (二) 抗战烽火中的救亡热潮第34-40页
  1. 举行游行集会,促成西安事变第34-35页
  2. 联合社会各界,开展救亡活动第35-39页
   (1) 组建农村工作团,广泛动员民众第35-38页
   (2) 建立妇女慰劳会,发挥女校力量第38-39页
  3. 将救亡运动与进步文化活动相结合第39-40页
 (三) 这一时期的学生运动对以往学运的继承和发展第40-45页
三、共产党与陕西国统区的学生运动第45-55页
 (一) 重视学生运动第45-47页
 (二) 卓有成效的学生工作第47-50页
 (三) 加强党在学校中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第50-53页
  1. 开展支部教育,提高党员思想认识第50-51页
  2. 积极吸纳新党员,增强组织凝聚力第51-53页
 (四) 充分发挥党在学生运动中的影响第53-55页
四、国民党与陕西国统区的学生运动第55-64页
 (一) 在学运态度上的微妙转变第55-59页
 (二) 对学生运动的“统制”第59-64页
  1. “以组织对组织”,争取学运领导权第59-61页
  2. “统制”政策的失败第61-64页
五、国共两党与陕西国统区的学生运动第64-73页
 (一) 简析学运背后的国共关系第64-69页
 (二) 国共两党在学生运动中的不同表现第69-73页
六、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第73-78页
 (一)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保持党的先进性第73-75页
 (二)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学运优良传统第75页
 (三) 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学生工作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TIN的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