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費縣藝文志
明清山西通志研究
20世纪蒙古地区汉族村落研究--以阿鲁科尔沁旗姚家段村为例
明清以降关中祭祀系统兴衰与社会互动(1368-1949)
清至民国陕南地方祭祀专题研究
近世金門地域社會發展與變遷--以族譜文獻為中心
台湾光复后30年“再中国化”文化政策分析--重塑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主体地位
正德本《大明漳州府志》研究
土改前后定襄县阎家庄地权研究
舌尖上的北大寺:“食物”与集体化时代的乡村日常生活研究
宁夏方志中的序跋研究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影响下的汾阳地方社会(1885-1936)
民国时期新疆合作社研究
苏非神秘主义对叶尔羌汗国的影响
民国(1912-1949)开发西北背景下的新疆建设
马达汉眼中新疆居民的社会生活
19世纪60-70年代新疆汉族民团研究
杨增新治新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
拉铁摩尔对新疆地区的考察与研究述评
民国时期甘青藏区调查研究综论(1931-1949)
宗教对中国古代战争的影响--以部分方志内兵武因素和宗教信仰之间关联的探讨为重点
上海保卫团研究
历史时期利津县境内盐场的分布与变迁
《嘉定镇江志》研究
东北方志中“黄龙府”套用现象研究
宣化旧志研究
清代重庆地区会馆商业性功能研究--以巴县为考察中心
村庄的衰落与重构--以铜仁六龙山为例
“飞地”研究--以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为例
腾冲:一个内陆边疆县的近代变迁研究(1902-1949)
彭遵泗《蜀故》研究
《哈密志》研究
近代德州城市发展变迁研究(1855-1937)
《宋史·地理志·河东路》研究
孙葆田与宣统《山东通志》
《华阳国志》论稿
刘大鹏《晋祠志》研究
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边地土司与近代滇西边界的形成
明末清初川北地区的社会政治生态变迁研究
吐蕃经济研究--吐蕃的财政制度、财政来源与属民收入
1862年热振事件研究
我群与他群之间--台湾光复前后的认同与疏离(1945-1947)
政教关系视阈下白山派与黑山派的斗争及启示
吴廷燮《新疆大记补编》研究
《辛卯侍行记》新疆史料研究
漳州中山公园考
《安多政教史》若干问题研究
清至民国时期桂南八尺江流域社会史考察
明清海南方志《建置志》研究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