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村庄的衰落与重构--以铜仁六龙山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论第7-17页
 第一节 研究综述第7-13页
  一 选题背景第7页
  二 相关理论阐述第7-10页
  三 村庄研究的现状第10-13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第13-17页
  一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 研究对象第14-15页
  三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一章 武陵山脉中的六龙山第17-32页
 第一节 六龙山的历史回溯第17-19页
  一 六龙山来历的民间传说第17-18页
  二 以“苗”为主的族源第18-19页
 第二节 六龙山的往事第19-23页
  一 书香门第徐氏家族第19-20页
  二 六龙山土匪第20-22页
  三 六龙山知青农场第22-23页
 第三节 六龙山的变迁第23-28页
  一 生产条件第23-24页
  二 生产活动的变迁第24-26页
  三 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变迁第26-28页
 第四节 六龙山的现状第28-32页
  一 六龙山初观第28-29页
  二 六龙山的现状第29-32页
第二章 六龙山的衰落第32-37页
 第一节 六龙山村庄的衰落第32-34页
 第二节 六龙山农民的衰落第34-35页
 第三节 六龙山衰落的原因第35-37页
第三章 六龙山的重构第37-52页
 第一节 多元主体对六龙山重构的利益诉求第37-38页
 第二节 村庄扶贫重构的政治思想——“民本”第38-42页
  一 民本思想的发展第38-39页
  二 六龙山重构中“民本”的体现第39-42页
 第三节 六龙山重构的政治行为——“生态移民”第42-49页
  一 生态移民政策第42-43页
  二 六龙山的生态移民建设第43-47页
  三 六龙山村民对于移民的态度第47-48页
  四 宁夏“吊庄”生态移民经验借鉴第48-49页
 第四节 行政力量干预下村落重构的前景第49-52页
第四章 总结第52-55页
 第一节 村庄重构的文化遗产保护第52页
 第二节 村庄重构规划的反思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身份认同理论视域下的黔南布依族山歌研究
下一篇:自考生父母教养方式、缺陷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自考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