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影响下的汾阳地方社会(1885-1936)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绪论第14-26页
 一、研究缘起与目的第14-15页
 二、研究现状第15-20页
 三、研究范围与史料说明第20-24页
 四、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4-26页
第一章 进入:汾阳城里的外国传教士第26-38页
 一、汾阳城及汾阳第26-27页
 二、从“主牲口”到“主生日”第27-30页
 三、真假“义和团”第30-31页
 四、被拒绝的“离开”第31-33页
 五、教堂与钟声第33-38页
第二章 布道:传教事业的扩张与教会影响下的女性群体第38-54页
 一、信仰中的“幸与不幸”第38-40页
 二、“教”“民”调和第40-44页
 三、向西挺进第44-48页
 四、“我不会娶小脚女人”第48-49页
 五、女子学校和“母亲俱乐部”第49-54页
第三章 医疗:作为“福音婢女”的汾阳医院第54-68页
 一、“施”字的离去:从诊所到医院第54-59页
 二、乐而忘忧:医院里的“苦难图像”第59-62页
 三、峪道河疗养院及汾阳护士学校第62-64页
 四、取舍之间:教会的“慈善”医院还是与地方的“共建”医院?第64-68页
第四章 文教:铭义中学和教会的西式“文娱”第68-84页
 一、转变中的教育:一次思想动态调查第68-71页
 二、时代浪潮中的“红色牧师”第71-73页
 三、“新鲜”的运动会第73-76页
 四、广智院内的展览与戏台上的“基督剧”第76-80页
 五、异域的节日第80-84页
第五章 民生:赈灾、防疫与经济扶助第84-100页
 一、“以工代赈”:1920年的华北大饥荒第84-87页
 二、“万民托命”:汾阳医院的防疫事业第87-90页
 三、改良品种第90-94页
 四、纺车轮子上的“新生活”第94-97页
 五、尾声第97-100页
结论第100-102页
附录1:美国公理会汾阳大事年表第102-104页
附录2:文内涉及部分汾阳传教士名录第104-106页
附录3:《教士殉难碑全文》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18-119页
承诺书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苏对1949年国民政府南迁的不同反应
下一篇:明代官方牧羊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