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三.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热振出任摄政的背景 | 第14-33页 |
第一节 1845年以前的摄政系统 | 第14-20页 |
第二节 锡德林进入摄政系统 | 第20-30页 |
一、丹吉林第穆系统和功德林济咙系统雄厚的地方根基和中央背景 | 第22-25页 |
二、策墨林突出的中央背景 | 第25-26页 |
三、锡德林哷徵寺系统的弱点及进入摄政系统的过程 | 第26-30页 |
第三节 清廷任命热振阿奇图诺门罕担任摄政 | 第30-33页 |
第二章 1862年热振事件 | 第33-54页 |
第一节 夏扎家族对摄政职位的觊觎 | 第33-40页 |
一、夏扎家族的壮大及其对权力的追逐 | 第33-39页 |
二、夏扎对摄政的首次挑战 | 第39-40页 |
第二节 1862年热振被迫离职 | 第40-51页 |
一、热振(哷徵)被迫离职的过程 | 第40-41页 |
二、驻藏大臣在热振事件中的作用 | 第41-44页 |
三、清廷对于热振事件的态度 | 第44-51页 |
第三节 1862年热振被迫离职的原因 | 第51-54页 |
一、不利的客观环境 | 第51-52页 |
二、夏扎家族的影响力及其与哲蚌寺、甘丹寺的联合 | 第52页 |
三、摄政一世锡德林自身及其系统的影响力不足 | 第52-54页 |
第三章 1862年热振事件对摄政制度调整的影响 | 第54-62页 |
第一节 1862年热振事件暴露出的弊病 | 第54页 |
第二节 清廷对摄政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 第54-62页 |
结语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