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松赞干布与吐蕃初期的经济形式 | 第12-23页 |
·建立逻些城,连接农区和牧区两大不同经济形态的区域 | 第12-13页 |
·划分军事和行政区域,调整势力格局 | 第13-15页 |
·明确保护私有财产 | 第15-16页 |
·建立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 | 第16-17页 |
·专业分工,设立行业官职 | 第17-18页 |
·加强与周领的文化经济交往,推动吐蕃的经济社会发展 | 第18-23页 |
第二章 吐蕃财政制度的形成轨迹 | 第23-30页 |
第三章 吐蕃财政制度的内容与实施办法 | 第30-35页 |
·财政制度的内容 | 第30-33页 |
·清查和登记户口、财产、农田、牲畜等 | 第30页 |
·制定财政计划 | 第30-31页 |
·管理开支和分配收入 | 第31-32页 |
·任命财政官员 | 第32-33页 |
·财政制度的实施办法 | 第33-35页 |
·料集(mkhos-byis) | 第33页 |
·议盟(vdun-ma-bsdus)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吐蕃财政的来源 | 第35-57页 |
·赋税 | 第35-44页 |
·属民的阶层与所承担的赋税 | 第35-41页 |
·赋税的名目 | 第41-44页 |
·生产经营 | 第44-49页 |
·贸易 | 第49-52页 |
·贡赋 | 第52-54页 |
·军事抢掠 | 第54-57页 |
第五章 吐蕃属民的财产与收入 | 第57-70页 |
·吐蕃属民的阶层划分与财产的所有权性质 | 第57-59页 |
·各阶层属民的财产与收入状况 | 第59-70页 |
·贵族的财产与收入来源 | 第59-61页 |
·平民的财产与收入来源 | 第61-65页 |
·奴隶的收入状况 | 第65-68页 |
·僧侣的收入状况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资料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