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抗战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共产党人》为中心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武器装备条文整理研究
《明史》与《献征录》相关人物传记考订
唐代道教与上层社会--以金仙、玉真二公主入道为例
晚清宜兴的文人集团研究
民国南京市教育行政机构研究(1927-1937)
清代捐赎制度初探
中共早期军事领导与指挥权流变研究(1925-1935)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明清鼎革时期广东地方武装研究
近代城市宫观与地方社会--以杭州玉皇山福星观为中心
张謇与南通博物苑
秦汉农官研究
宋代江西童蒙教育研究
北宋西北界壕考
《贵阳市政》与贵阳城市建设研究(1941-1945)
民国铁路旅行指南研究(1912-1937)
民国时期苏州街道建设研究--以1934-1935年东西中市大街拓展为例
贵州方志中的墓志资料整理与研究
建筑技术理论化与香山帮技艺传承研究(1400—1950)
唐宋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当代启示
清末民初大理白族知识分子群体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让步问题研究
近代广西留学生群体研究
民国时期云南各民族国民意识生成研究
云南美烟的引进和推广研究(1939—1949)
冲突与融合:明清时期永安州的社会变迁
土官·帝国代理人·区域神—明代广西思恩岑瑛研究
孙觌年谱
明清时期山西“八景”文化的历史考察
明代卫所与边疆治理--以今广西地区为中心
明中叶以降广西平乐府修仁地区国家治理与族群互动
民国时期左舜生的社会与政治活动研究
民国滇越铁路视域下个旧锡矿与个旧城市发展研究
20世纪30、40年代昆明城市公共卫生研究
云南抗战木刻研究
《大公报》的抗战宣传及对国民精神动员的影响(1931-1936)
70年代后期出国考察“潮”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唐宪宗朝宰相群体与“元和中兴”研究
清代滇缅文化交流研究
明末清初云南沙定洲之乱研究
明朝对明末农民起义剿抚政策研究
圈层结构:明代云南政区的空间特征--基于历史政治地理的构想
传统村落生态意识及其生成研究(唐-1949)--以浙江省文成县为例
海南历史上的贸易物产研究
崔国因研究
民国江西水利局研究(1926-1949)
民国时期开发黎区的计划及实施
民国时期长城的表述及其意义研究
魏晋至清代的书仪研究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