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抗战木刻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8-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史料来源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中国木刻发展概述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木刻的源流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中国新兴木刻的产生 | 第16-21页 |
一、新兴木刻产生的背景 | 第16-17页 |
二、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 第17-21页 |
第三节 国难背景下的抗战大后方木刻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抗战时期云南的木刻活动 | 第23-49页 |
第一节 木刻人才的培养 | 第23-30页 |
一、省立昆华艺术学校的成立 | 第23-25页 |
二、西南联大的校园壁报 | 第25-27页 |
三、国立艺专迁滇办学 | 第27-30页 |
第二节 木刻组织和团体 | 第30-35页 |
一、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 | 第30-33页 |
二、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 | 第33-34页 |
三、青年会漫画研究会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报刊杂志与木刻的发表 | 第35-41页 |
第四节 木刻展览 | 第41-49页 |
一、国立艺专画展 | 第42-44页 |
二、街头木刻展 | 第44-45页 |
三、昆明文协漫画组展览 | 第45-46页 |
四、慰劳荣军画展 | 第46-47页 |
五、漫画木刻联展 | 第47-48页 |
六、办宣传壁报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抗战时期云南木刻创作分析 | 第49-68页 |
第一节 云南抗战木刻的表现形式 | 第49-56页 |
一、新宣传画型 | 第49-51页 |
二、故事情节型 | 第51-54页 |
三、漫画木刻型 | 第54-56页 |
第二节 云南抗战木刻的题材 | 第56-64页 |
一、表现战乱中百姓的生活 | 第56-58页 |
二、揭露侵略者的丑恶行径 | 第58-59页 |
三、歌颂军民英勇抗战 | 第59-62页 |
四、表达鲜明的政治倾向 | 第62-64页 |
第三节 抗战木刻创作的理论认识 | 第64-68页 |
第四章 云南抗战木刻的战时价值 | 第68-79页 |
第一节 云南抗战木刻反映了战时现实 | 第68-71页 |
第二节 云南抗战木刻的抗战宣传 | 第71-75页 |
第三节 云南抗战木刻的艺术价值 | 第75-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附录 云南抗战木刻作品选辑 | 第80-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