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1959-1961年山东聊城县饥荒与救济研究
井岳秀与近代陕北社会发展研究
民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水利建设研究
西夏文献题记研究
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泉州为例
陕甘宁边区银行金融活动研究(1941-1945)
元代汪古赵氏家族研究
陈夔龙从政活动研究(1901-1911)
民国期刊视野中的山西新生活运动--以《山西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会刊》为中心
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乔家复字号在近代包头城的发展研究
清代运河行记研究
来新夏方志学思想及实践探析
清陈履中《河套志》研究与整理
除弊与兴利:明清以来淮河流域政府水利工程研究(1578-1998年)
南宋初年财政秩序的重构--以月桩钱为线索
六至八世纪龟兹地区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南宋江淮地区乡兵研究
清代来华英国传教士与中国佛教--以马礼逊、李提摩太、苏慧廉为例
民国时期的黎族经济
近代北京的平民社会--以相声为切入点的考察(1900-1950)
《列女传》思想研究--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唐朝肃代时期中枢政局研究--以“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一职为中心
宋代御制文献研究
宋朝西北蕃官的身份认同研究--以国家、文化、地域等认同为中心
从“长君”到“帝君”:思想史视阈下的先秦君权形态研究
摄政集团与东汉中期政局演变研究
五四时期婚姻伦理变革研究
《良友》画报的女性服饰文化研究
建国前后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研究(1949.5-1950.4)
白玉蟾的生平事迹和成才原因研究
明清海南方志中《物产志》的研究
沦陷时期日本在东北修筑公路桥梁的企图及影响
渤海族形成论析
西方人眼中的拉萨(1840—1925年)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三S”对中共的认知与判断
1943-1944年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中的减租会
西汉灾异与政治研究
试论侵华日军对中国文化的侵略、破坏与掠夺
从开埠到开放:一百年间广西北部湾地区对外通道透视
近代梧州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考察
楚国物质生活文化研究
近代天津澡堂业研究
建国初期私营企业工人政治认同建构研究(1949-1956)--以苏州鸿生火柴厂为例
南宋两浙地区花卉市场初探
抗战时期湖北监犯调服军役研究
民国时期杭州缫丝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述论(1912-1937)
洋务运动后期防军研究
抗战时期民族英雄的书写与建构(1931-1945)
两汉灾异诏书研究
仕与逸:晚明士人宦游现象研究--以王士性为中心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