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通史论文--文化史论文

唐宋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选题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写作思路与创新之处第17-20页
        1.4.1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唐宋文化对外传播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第20-27页
    2.1 唐宋文化中的“尚公”精神第20-22页
        2.1.1 “尚公”精神的文化内涵第20-21页
        2.1.2 “尚公”精神提升了唐宋文化的竞争力第21页
        2.1.3 “尚公”精神增强了唐宋文化的凝聚力第21-22页
    2.2 唐宋文化中的“重礼”精神第22-24页
        2.2.1 “重礼”精神的文化内涵第22页
        2.2.2 “重礼”精神强化了唐宋文化的协调性第22-23页
        2.2.3 “重礼”精神增强了唐宋文化的稳定性第23-24页
    2.3 唐宋文化中的“贵和”精神第24-26页
        2.3.1 “贵和”精神的文化内涵第24-25页
        2.3.2 “贵和”精神赋予了唐宋文化的开放性第25页
        2.3.3 “贵和”精神塑造了唐宋文化的包容性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唐宋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文化符号第27-37页
    3.1 唐代辉煌灿烂的“艺术”文化符号第27-33页
        3.1.1 唐代诗歌第27-28页
        3.1.2 唐代书法第28-29页
        3.1.3 唐代绘画第29-31页
        3.1.4 唐代服饰第31-32页
        3.1.5 唐代建筑第32-33页
    3.2 唐宋时期震古烁今的“科技”文化符号第33-36页
        3.2.1 唐宋“科技”文化符号中的火药第33-34页
        3.2.2 唐宋“科技”文化符号中的印刷术第34-35页
        3.2.3 宋代“科技”文化符号中的指南针第35-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唐宋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文化产品第37-44页
    4.1 唐宋回味无穷的茶产品第37-39页
        4.1.1 唐宋茶产品贸易的兴旺发达第37-38页
        4.1.2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愈久愈醇第38-39页
    4.2 唐宋精美绝伦的丝绸产品第39-41页
        4.2.1 唐宋丝绸产品贸易的繁荣兴盛第39-40页
        4.2.2 唐宋时期的丝绸文化多彩绚丽第40-41页
    4.3 唐宋雍容典雅的瓷器产品第41-43页
        4.3.1 唐宋瓷器产品贸易的空前盛况第41-42页
        4.3.2 唐宋时期的瓷器文化丰富多样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唐宋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文化制度第44-52页
    5.1 唐宋文化制度中的官学制度第44-46页
        5.1.1 官学制度在唐宋时期的完备第44-45页
        5.1.2 官学制度促进了唐宋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第45-46页
    5.2 唐宋文化制度中的科举制度第46-48页
        5.2.1 科举制度在唐宋时期的完善第46-47页
        5.2.2 科举制度奠定了唐宋文化的人才基础第47-48页
    5.3 宋代文化制度中的书院制度第48-51页
        5.3.1 书院制度在宋代的繁荣兴盛第48-49页
        5.3.2 书院制度塑造了宋代文化的不拘一格第49-51页
    5.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6章 唐宋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文化服务第52-60页
    6.1 .唐朝对外文化服务中的主要措施第52-55页
        6.1.1 唐朝在海上对外贸易中设置“市舶使”第52-53页
        6.1.2 唐朝针对遣唐使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第53-54页
        6.1.3 唐朝针对留学生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第54-55页
    6.2 宋朝对外文化服务中的主要措施第55-59页
        6.2.1 宋朝在海上对外贸易中设置“市舶司”第56页
        6.2.2 宋朝针对“藩客”群体建立了“藩坊”第56-59页
    6.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7章 唐宋文化对外传播的当代启示第60-76页
    7.1 创设中华文化符号第60-63页
        7.1.1 中华文化符号的创设思路第60-61页
        7.1.2 着力创设中国“科技”文化符号第61-63页
    7.2 输出中华文化产品第63-67页
        7.2.1 中华文化产品的重要作用第63-64页
        7.2.2 文化产品中意识形态成分的重要性第64-65页
        7.2.3 影视文化产品对外输出的优越性第65页
        7.2.4 着力输出中国特色的影视文化产品第65-67页
    7.3 完善中华文化制度第67-69页
        7.3.1 在文化事业上积极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第67-68页
        7.3.2 在文化产业上优先发展对外文化企业第68-69页
    7.4 提供中华文化服务第69-74页
        7.4.1 积极设立并完善对外文化服务区域第70-71页
        7.4.2 着力提升我国对外文化服务人才素质第71-72页
        7.4.3 高校应从多领域培养对外文化服务人才第72-74页
    7.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哲学视野下的文化自信研究
下一篇:建筑技术理论化与香山帮技艺传承研究(140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