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争鸣与文学秩序的重建--以《文艺报》“讨论会”栏目为中心(1978-1985)
走不出的青春--“80后”作家的校园书写
林纾《春觉斋论文》之“神味”说析要
《怀古录》文学思想研究
《庚单集》校注研究
汉初诸帝与文学
唐前箴文研究
谢翱研究
老舍研究的历史考察
图文互文法在中国文学研究著作编纂中的误区探究
新文学传统与一九五○年代台湾的文学教育
六朝史学与文学
清代的学术与传记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文学空间
林语堂的认同危机与文化选择
朱之蕃的《奉使朝鲜稿》研究
网络文学版权价值研究
思通万物,游在其中—《文心雕龙·神思》义理疏解
论新媒体环境下文学创作实践与国家形象建构
数字时代红色文学经典的传播困境及对策探析
数字化语境下的文学消费研究
“世界文学”观念与新时期作家的创作实践
新时期纯文学观念与文学实践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
禅让文章研究
武元衡诗文校注
王世贞的文章论与乐府说
沈仕生平、交游及文学考论
木庵禅师和日本--以其诗偈为线索
邹浩年谱
蔡世远《古文雅正》研究
林云铭《古文析义》研究
从“自我同一性”看“80后”写作主题的精神变迁
情、知、理:现当代海洋文学抒写及其形态
海峡两岸生态文学中的“水书写”
《史记·五帝本纪》系列人物神化史化考论
李渔的焦虑--李渔生存状态研究
白马湖作家群美育观念与实践研究
“冰心热”现象研究
尹湛纳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论研究
韩愈贬谪诗文研究
魏晋文人理想人格新变研究--以高士人物的文学接受为中心
新时期文学转折期的“科学”--1985年“方法论年”的背后
越王句践形象的嬗变研究
新交通视野下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体验(1912-1927年)
南朝儒学与文学关系研究
图像中的魏晋风度
跨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形象”的建构--以王蒙、莫言、余华为例
198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的乡土叙事研究
制度·主体·文本--当代文学史视域下的“知识分子改造”研究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