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章 五四新文学时期的"冰心热" | 第15-27页 |
一、两个阵地与"冰心热"的缘起 | 第15-21页 |
1. 冰心作品发表情况概述 | 第15-17页 |
2. 新文学刊物对阅读效应的打造 | 第17-21页 |
二、读者来稿背后 | 第21-27页 |
1. 谁在阅读——冰心读者群考 | 第21-24页 |
2. 早期读者关注的几方面问题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文本折射下的时代心理——"冰心体"与"冰心热" | 第27-46页 |
一、"冰心体"文本特征分析 | 第27-33页 |
1. "浸一些旧文学的汁水" | 第27-30页 |
2. 流利清脆的现代美文 | 第30-33页 |
二、"冰心体"读者接受分析 | 第33-40页 |
1. 叛逆者的憧憬与惶惑 | 第33-37页 |
2. 青年读者的心灵家园 | 第37-40页 |
三、"冰心体"的得与失 | 第40-46页 |
1. 现代文学语言链条之重要一环 | 第40-43页 |
2. 时代心理转变后的新文艺腔 | 第43-46页 |
第三章 语文教育视野下的"冰心热" | 第46-56页 |
一、冰心文学与民国教育 | 第46-51页 |
1. 国语教育与新文学的确立 | 第46-48页 |
2. 民国教科书中的语法范本 | 第48-51页 |
二、经典作家的回归 | 第51-56页 |
1. 从《寄小读者》到《小桔灯》 | 第51-54页 |
2. 初中语文中的冰心文学特质 | 第54-56页 |
结语:文学内外的"冰心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