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论抗战作品中的巴蜀纤夫形象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绪论第10-15页
   ·研究目的第10-12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文献综述第12-15页
2 巴蜀文化的区域定位与中国抗战文学第15-18页
   ·巴蜀的区域文化定位第15-16页
   ·中国抗战文学的多维文化背景第16-18页
3 巴蜀纤夫的形象特征第18-27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的生存环境第18-20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的生活状态第20-24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的衣着第20-21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的食、住、行第21-22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的劳动情形第22-24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的生命呐喊第24-27页
4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形象的精神特质第27-37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形象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巴蜀纤夫第27-29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形象与其他区域的纤夫形象第29-30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形象与建国后巴蜀纤夫形象第30-32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形象与英国作家毛姆笔下的巴蜀纤夫形象第32-37页
5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形象的文化意蕴第37-44页
   ·抗战时期巴蜀纤夫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第37-40页
   ·纤夫精神最有力的抒写—析阿垅的《纤夫》第40-44页
6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录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曾事农桑:论新时期以来乡村叙事中的“劳动”主题
下一篇:陪都小说中“重庆人”性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