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延安文学中的方言现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9-12页
2 延安文学中方言现象存在的多重背景解读第12-21页
   ·现代语言运动所倡导的语言建设的大众化及民族化方向的直接影响第12-15页
   ·《讲话》精神统摄下的延安新文艺政策对创作观念的整体规约第15-18页
   ·延安文学对方言土语的书写实践及其价值映现第18-21页
3 论延安文学中方言入文的呈现态势第21-36页
   ·以北方方言为主体的语词及句法形态在延安文学中的表现第21-28页
     ·俗语、歇后语、乡民惯用语等北方方言在延安文学中的大量使用第22-23页
     ·富有北方方言气息的方言语气词在创作中的普遍使用第23-25页
     ·与北方方言言说习惯相符的“方言化句式”在延安文学中的体现第25-28页
   ·作家运用方言入文的呈现方式第28-36页
     ·保留北方方言原始气息的方言语词在延安文学中的直接入文第28-29页
     ·作家加工锤炼后的“方言话语”在延安文学中的呈现第29-33页
     ·话语层面展现方式上的方言话语与普通话语的集结使用第33-36页
4 延安文学方言书写的意义阐释第36-49页
   ·延安文学创作中方言书写现象的文学范畴内的意义解析第36-43页
     ·延安文学中方言土语的运用彰显出的与此相匹配的地域性第37-38页
     ·延安文学中方言的普遍存在凸显出文学表现对象及所呈现的文学世界的民间性特征第38-40页
     ·方言运用促使文学接受主体生成的乡土声音及由其延伸出的思想情感认同的双重性第40-43页
   ·延安文学“农民话语”的书写反映了延安文人对文艺新图景的建构想像第43-45页
   ·延安文学中的方言书写折射了一种对于“文化领导权(hegemony)”的诉求第45-49页
5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日本战俘形象
下一篇:印度尼西亚汉语师范学院教师管理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