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对《壬辰录》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三国演义》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影响 | 第14-20页 |
2.1 《三国演义》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 第14-16页 |
2.2 《三国演义》在朝鲜半岛的影响 | 第16-20页 |
第三章 《壬辰录》的创作背景与内容概述 | 第20-25页 |
3.1 创作背景 | 第20-23页 |
3.2 内容概述 | 第23-25页 |
第四章 《三国演义》思想内容对《壬辰录》的影响 | 第25-43页 |
4.1 对主题思想的影响 | 第25-30页 |
4.1.1 忠义思想 | 第25-29页 |
4.1.2 悲剧意识 | 第29-30页 |
4.2 对战争题材描写的影响 | 第30-36页 |
4.2.1 对战略谋划描写的影响 | 第30-33页 |
4.2.2 对战争过程描写的影响 | 第33-36页 |
4.3 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 第36-43页 |
4.3.1 对英雄形象的影响 | 第36-39页 |
4.3.2 对佞臣形象的影响 | 第39-41页 |
4.3.3 对昏君形象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三国演义》艺术形式对《壬辰录》的影响 | 第43-54页 |
5.1 对人物刻画手法的影响 | 第43-49页 |
5.1.1 对人物动作描写的影响 | 第43-45页 |
5.1.2 对人物语言描写的影响 | 第45-47页 |
5.1.3 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影响 | 第47-49页 |
5.2 对创作手法的影响 | 第49-54页 |
5.2.1 点线结合的结构方式 | 第49-50页 |
5.2.2 虚实结合的构思艺术 | 第50-52页 |
5.2.3 模仿移植的语言特点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