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及选题原因 | 第12-13页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及价值意义 | 第13-17页 |
1.3 概念的界定:成长小说与女性成长小说 | 第17-2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共同的理论资源:女性立场与女性成长的探索 | 第24-39页 |
2.1 政治立场:颠覆政治秩序的女性阅读与女性批评 | 第25-30页 |
2.1.1 “房间里的天使”:颠覆性政治秩序的价值取向 | 第25-28页 |
2.1.2 “第二性”:个体自由的超越性与内在性 | 第28-30页 |
2.2 性别立场:反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女性写作 | 第30-34页 |
2.2.1 秘密花园:寻找女性写作的范式 | 第31-33页 |
2.2.2 女人的神话:清算被扭曲的女性形象 | 第33-34页 |
2.3 种族立场:作为“他者”的女性主义话语 | 第34-39页 |
2.3.1 黑人女性主义:后殖民批评的女性解读 | 第35-36页 |
2.3.2 东方女性主义:“东方神话”的想象空间 | 第36-39页 |
第3章 共同的思想意蕴:女性命运与女性成长经历的书写 | 第39-54页 |
3.1 生存境遇:男权话语下的女性的挣扎与反思 | 第39-43页 |
3.1.1 “无父”的童年记忆:父爱缺失 | 第39-41页 |
3.1.2 “寻父”的爱欲渴望:恋父情结 | 第41页 |
3.1.3 “杀父”的自我反思:颠覆男权 | 第41-43页 |
3.2 成长主题:女性意识觉醒的三重门 | 第43-48页 |
3.2.1 爱情:男性神话的解构 | 第43-44页 |
3.2.2 婚姻:他人即地狱 | 第44-45页 |
3.2.3 性:性欲望的宣泄 | 第45-48页 |
3.3 生命维度:女性生命成长的身份认同和性格生成 | 第48-54页 |
3.3.1 心理成长:心理学视域下女性意识的觉醒 | 第48-50页 |
3.3.2 精神成长:伦理学意义下父权秩序的坍塌 | 第50-51页 |
3.3.3 生理成长:身体维度下性别意识的自我表达 | 第51-54页 |
第4章 共同的叙事艺术:女性审美感知与女性叙事的策略 | 第54-75页 |
4.1 孤独的美感体验:悲剧化的情感认知和自我救赎 | 第54-63页 |
4.1.1 情欲孤独:浓得化不开的忧郁 | 第55-56页 |
4.1.2 伦理孤独:撕心裂肺的痛苦 | 第56-60页 |
4.1.3 思维孤独:成熟理性的反思 | 第60-63页 |
4.2 自传体的叙事策略:个人化的书写方式 | 第63-69页 |
4.2.1 双重结构:表层行为与深层心理的互动 | 第65-66页 |
4.2.2 内在视角:第一人称的心理时间表述 | 第66-68页 |
4.2.3 独白语言:自我原有声音的告白 | 第68-69页 |
4.3 女性成长的意象:空间、身体、疾病的隐喻 | 第69-75页 |
4.3.1 空间意象:自己的一间屋 | 第70-71页 |
4.3.2 身体意象:“我是我自己的”的主体象征 | 第71-73页 |
4.3.3 疾病意象:“异化灵魂”的投影 | 第73-75页 |
第5章 不同的民族特色:女性品格与女性成长小说的多彩风姿 | 第75-87页 |
5.1 人生态度:或解构颠覆或积极参与的不同取向 | 第76-79页 |
5.1.1 回避社会责任的“个人化”叙事 | 第76-77页 |
5.1.2 追求社会使命感的自我独立 | 第77-79页 |
5.2 女性品格:或传统或现代的不同选择 | 第79-82页 |
5.2.1 孤傲张扬的现代女性性格 | 第79-81页 |
5.2.2 坚韧内敛的传统女性性格 | 第81-82页 |
5.3 成长模式:从追求到迷失的不同轨迹 | 第82-87页 |
5.3.1 大胆叛逆—欲望宣泄—迷失自我 | 第83-85页 |
5.3.2 渴望独立—苦难磨炼—实现自我 | 第85-87页 |
第6章 异同之溯源:现代化发展历史与韩中女性成长小说的孕育 | 第87-101页 |
6.1 社会土壤: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成长的不同脚步 | 第87-92页 |
6.1.1 政治民主化进程下韩中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 第88-91页 |
6.1.2 经济发展繁荣下韩中女性生存空间的拓展 | 第91-92页 |
6.2 文化背景:韩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不同心态 | 第92-95页 |
6.2.1 婚姻家庭与女性个人幸福的追求 | 第92-94页 |
6.2.2 性意识与女性伦理观念的转变 | 第94-95页 |
6.3 创作群体:韩中女作家自我复苏的不同方式 | 第95-101页 |
6.3.1 作家身份与韩中女性作家群体的成长 | 第95-97页 |
6.3.2 女性写作与韩中女性成长小说的勃兴 | 第97-101页 |
第7章 比较之追问: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的价值意义 | 第101-122页 |
7.1 世界文化视域下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的交流与同构 | 第101-106页 |
7.1.1 文化同源与韩中文学的交流发展 | 第101-102页 |
7.1.2 西方思想启蒙与韩中女性文学的接受成长 | 第102-105页 |
7.1.3 东亚文学的繁荣与世界文学的发展 | 第105-106页 |
7.2 性别视域下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的价值追问 | 第106-112页 |
7.2.1 性别批判与男权中心话语的颠覆 | 第107-109页 |
7.2.2 性别自我与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 第109-111页 |
7.2.3 镜像自我与价值体系的重叠或迷失 | 第111-112页 |
7.3 文学史视域下韩中女性成长小说的文本意义 | 第112-122页 |
7.3.1 女性成长与言说主体的中心性走向 | 第113-115页 |
7.3.2 女性叙事与身体话语的体验性解读 | 第115-118页 |
7.3.3 女性文本与个人化视角的公共空间建构 | 第118-122页 |
结束语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