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一般性问题
--
肿瘤治疗学
黑色素瘤干细胞疫苗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初探
注射用紫杉肽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磁靶向光动力药物传递系统及光敏剂Purpurin-H抗肿瘤机制研究
灵芝有效组分配伍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复合微乳的研究
无创和微创热疗过程中的热场分布研究
肿瘤热疗的温度测控技术及应用研究
聚焦超声治疗系统中的图像非刚性配准算法研究及应用
基于量热法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功率测量和双频共焦增效研究
不同树突状细胞亚群联合诱导的CTL抗肿瘤效应的初步研究
治疗型脂膜超声微泡的制备方法学研究
肝素衍生物作为P-选择素配体拮抗剂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热靶向纳米脂质体药物肿瘤内部传输的数值研究
济消饮配合腹腔内化疗治疗肝郁脾虚型癌性腹水的疗效研究
两种GPX模拟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CEA启动子正调控IL-15表达质粒载体的构建及体外实验研究
多电极高温射频灭活对兔正常肺组织作用的生物学效应
温肾润肠汤预防癌痛患者硫酸吗啡缓释片所致便秘的临床观察
益气化浊汤联合帕诺洛司琼防治TP化疗所致气虚痰浊型呕吐的临床观察
消肿利水外敷散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益气补血法联合EPO改善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气血亏虚型)的疗效观察
九节龙皂甙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还原响应性细胞色素C封装的介孔硅纳米颗粒用于肿瘤靶向三重治疗的研究
纳秒脉冲诱导肿瘤凋亡的作用机理及亚纳秒脉冲无创聚焦机制的研究
CRAd.pEgr1-Smac联合照射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
NDRG2在肿瘤热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胸部常见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
右丙亚胺及磷酸肌酸钠对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的防治作用
复合抗氧化剂对肿瘤化疗自由基损伤副作用影响研究
荷瘤动物放疗自由基损伤副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干细胞的新型基因靶向传递系统的构建及在肿瘤治疗中的体内外研究
基于介孔硅的蜂毒肽控制释放研究
恩度联合紫杉醇不同时序给药对移植瘤小鼠血清VEGF和HIF-1α水平影响的研究
口服奥施康定治疗癌症疼痛患者的疗效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to Oligometastatic Patients Following Local Therapy: a Meta-analysis
Does the Addition of Thoracic Radiation Therapy to Systemic Chemotherapy Improve the One-year and Two-years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eta-analysis
The Value of Whole Body18F-FDG PET/CT Imaging in Cytologically Proven Metastatic Cervica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CCUP): a Retrospective Study
UGT1A1*28、*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反应及疗效的关系
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孵育温度对纳秒脉冲电场处理后肿瘤细胞存活情况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调查及与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人γδ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激活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DNA修复和存活:放射性骨损伤的机制和治疗
转录因子KLF15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抑制细胞生长
新型伊立替康衍生物ZBH-1208体外抗肿瘤作用评价
物理化学性质对纳米粒子在小鼠体内代谢和分布的影响的研究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腔转移癌
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在不同部位肿瘤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引流后早期人血白蛋白下降因素分析
终末期癌症患者治疗的现状调查和相关原因探索
抗肿瘤效应B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且受IL-10和IL-2调控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