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会议与寻根文学的发生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章 酝酿:杭州会议召开的文化语境 | 第18-32页 |
第一节 “五四”启蒙话语的复苏 | 第18-22页 |
一、会议推动的文学解禁 | 第18-20页 |
二、启蒙话语的重新苏醒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冲击 | 第22-27页 |
一、文学接受的多元化转变 | 第23-24页 |
二、有关现代派文学的论争 | 第24-27页 |
第三节 “另起炉灶”的焦虑 | 第27-32页 |
一、归来者的激情和知青的迷茫 | 第27-29页 |
二、寻根的萌芽和潮流的隐退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承上:杭州会议激活寻根观念的生成 | 第32-45页 |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之下寻根观念的激活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宣言发表及媒体传播合力下的文化意识自觉 | 第35-40页 |
一、寻根理论的出场 | 第35-37页 |
二、主流媒体的配合 | 第37-40页 |
第三节 杭州会议松散组织形式下寻根意向的多样 | 第40-45页 |
一、特殊的会议形式 | 第40-42页 |
二、寻根的多样阐释 | 第42-45页 |
第三章 启下:杭州会议催生寻根文学的实践 | 第45-65页 |
第一节 观念指导下寻根文学的创作实践 | 第45-56页 |
一、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寻根派群体的不断扩大 | 第45-48页 |
二、寻根实践的多元向度 | 第48-56页 |
第二节 杭州会议后评论与创作的共生共荣 | 第56-65页 |
一、从莫衷一是到思想聚焦:青年评论家的向前跃进 | 第57-60页 |
二、评论与创作的良性互动 | 第60-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