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高唐神女形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3页
    1.1 高唐神女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第8-10页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1.2 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第9页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1.4 本人研究设想第10页
    1.2 高唐神女第10-11页
    1.3 精神分析学第11页
    1.4 高唐神女与精神分析学的内在关联第11-13页
第一章 高唐神女形象的创作心理分析第13-16页
    1.1 自我宣泄第13-14页
        1.1.1 生存语境下侍臣身份导致的力比多的宣泄第13-14页
        1.1.2 文化语境下思想碰撞产生的焦虑的宣泄第14页
    1.2 自觉认同第14-16页
        1.2.1 潜意识心理状态下对神女的认同第14-15页
        1.2.2 压抑心理状态下对神女的认同第15-16页
第二章 高唐神女形象的多样性人格分析第16-23页
    2.1 本我支配下的自由人第16-18页
        2.1.1 行为上大胆自荐第16-17页
        2.1.2 形态上变幻无常第17-18页
    2.2 自我左右下的怀春少女第18-20页
        2.2.1 尽善尽美:女性美的合理展示第19页
        2.2.2 自矜自持:情欲的主动压制第19-20页
    2.3 超我指导下的世外仙姝第20-22页
        2.3.1 对世俗爱情的超越第21页
        2.3.2 与世俗爱情的告别第21-22页
    2.4 人格的角力与统一第22-23页
        2.4.1 本我与自我、超我的角力第22页
        2.4.2 本我、自我、超我的统一第22-23页
第三章 高唐神女形象的塑造方式分析第23-27页
    3.1 象征手法暗示人物形象第23-25页
    3.2 梦境书写巧写人物瑕疵第25-27页
第四章 高唐神女形象的意义分析第27-30页
    4.1 展示了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多面美感第27-28页
    4.2 反叛了男权文化的主流意识第28-30页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第30-35页
    5.1 结论:精神分析带来了高唐神女形象的多元阐释第30页
    5.2 思考:精神分析视角下传统文学研究的利与弊第30-35页
        5.2.1 精神分析的引进释放了传统文学的解读空间第30-33页
        5.2.2 精神分析学说可能存在的弊端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注释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诗经·曹风》诗旨研究考辨
下一篇:杭州会议与寻根文学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