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甘肃省“三反”运动研究
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思想及科技政策演变研究
论改革开放以来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研究
国营江西蚕桑场经营管理的历史考察--兼论国营农场制度的路径依赖
苏纶纱厂的社会主义改造研究
中国共产党中农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1949年-1966年)
内蒙古盟市制度发展研究
从两次台海危机看大陆对台政策及美台反应
1964-1965年河北副霍乱流行与社会应对研究
建国以来我国乡镇社会的农业生产文化变迁研究--基于对河北省曲周县的考察
河北省抗美援朝运动动员工作研究
石家庄市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
新中国初期取缔会道门研究
河北省生产救灾研究(1949-1956)
落叶归根:台湾老兵口述史个案研究
湘潭“四清”运动研究
三年困难时期代食品运动探析
岳阳县“增产节约运动”研究(1950-1952年)
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
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个案
知青集体记忆研究
建国初期杞县土地改革研究:1950~1952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社会的改造和整合
1950年代初期息县土地改革研究
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转型
开封专区农村“大跃进”运动研究
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土地改革研究
建国初期广西救灾治荒述论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因分析及历史反思
瑞金沙洲坝村土地改革研究
毛泽东的对苏战略与抗美援朝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备战研究
建国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研究
1958年-1961年万荣县“注音识字”运动研究
建国初期传统文化政策研究(1949-1966)
共和国改造日本战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重构农村:“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政治动员
建国初期新政权在上海郊区农村的征粮问题(1949-1953年)
建国初期供给制研究--以上海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个案的考察(1949-1955)
“忆苦思甜”运动中的政治动员模式研究(1963-1966)
革命和协商的双重奏: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1945-1949)
解放初期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研究(1949-1953)
解放初期上海对旧人员的接收与安置研究(1949-1950)
人民公社初期水利建设工地管理与民工日常生活--以1958-1960年太浦河工程上海段为例
上海工商业者家属改造研究(1952-1960)
“广场”的兴盛与衰败--从山东省沿湖镇广场看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的演变
中苏大论战述论
大国卷入朝鲜战争的原因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