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页 |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0-15页 |
| 三、理论方法及史料来源 | 第15页 |
| 四、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五、基本思路及框架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人民公社制度的确立与太浦河工程 | 第17-26页 |
| 第一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水利建设 | 第17-21页 |
|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17-18页 |
| 二、人民公社初期的水利建设 | 第18-21页 |
| 第二节 1958-1960 年太浦河工程概述 | 第21-26页 |
| 一、太浦河工程规划 | 第22-23页 |
| 二、1958-1960 年太浦河工程概况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1958-1960 年太浦河工程上海段工地管理机构与民工组织 | 第26-55页 |
| 第一节 一体化的水利工程指挥部 | 第26-45页 |
| 一、上海市太浦河工程指挥部 | 第26-33页 |
| 二、青浦、松江、金山三县太浦河工程指挥部 | 第33-45页 |
| 第二节 准军事化的民工组织 | 第45-55页 |
| 一、太浦河工程上海段工地民工的构成与组织 | 第45-51页 |
| 二、太浦河工程上海段工地的民兵训练 | 第51-55页 |
| 第三章 1958-1960 年太浦河工程上海段工地民工的日常生活 | 第55-125页 |
| 第一节 劳动生活 | 第55-74页 |
| 一、“政治挂帅,思想领先” | 第56-60页 |
| 二、红旗竞赛、劳动责任制与虚报、放卫星 | 第60-74页 |
| 第二节 物质生活 | 第74-110页 |
| 一、饮食 | 第74-91页 |
| 二、住宿环境及卫生状况 | 第91-110页 |
| 第三节 精神生活 | 第110-116页 |
| 一、政治教育、文化学习 | 第110-112页 |
| 二、休闲娱乐活动 | 第112-116页 |
| 第四节 医疗防疫 | 第116-125页 |
| 一、民工如何就医 | 第116-119页 |
| 二、民工的就医状况 | 第119-123页 |
| 三、工地的防疫措施 | 第123-125页 |
| 结论 | 第125-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6页 |
| 附录部分档案资料 | 第136-141页 |
| 后记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