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供给制研究--以上海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个案的考察(1949-1955)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绪论 | 第11-15页 |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三、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供给制的实施始末 | 第15-26页 |
| 一、实行供给制的原因 | 第15-18页 |
| (一) 经典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影响 | 第15-17页 |
| (二) 战争环境的客观需要 | 第17-18页 |
| (三) 苏俄实物配给制的影响 | 第18页 |
| 二、供给制的历史演变过程 | 第18-26页 |
| (一) 井冈山时期至抗日战争前期:初步实行阶段 | 第19-20页 |
| (二) 抗日战争中后期:发展和制度化阶段 | 第20-21页 |
| (三) 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完善阶段 | 第21-22页 |
| (四) 建国初期:继续推行与调整阶段 | 第22-23页 |
| (五) 1955年:全面改行工资制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建国初期供给制在上海市党政机关的推行情况 | 第26-38页 |
| 一、供给制的经费来源及开支情况 | 第26-28页 |
| (一) 经费来源 | 第26-27页 |
| (二) 经费开支情况 | 第27-28页 |
| 二、供给的主要项目、标准及方式 | 第28-34页 |
| (一) 供给项目及标准 | 第28-33页 |
| (二) 供给方式及变化 | 第33-34页 |
| 三、供给制的推行机构与推行方式 | 第34-38页 |
| (一) 推行机构 | 第34-36页 |
| (二) 推行方式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建国初期供给制下上海党政干部的生活状况 | 第38-54页 |
| 一、供给制党政干部的级别构成 | 第38-44页 |
| (一) 上海市党政干部的基本情况 | 第38-41页 |
| (二) 供给制党政干部的级别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 第41-44页 |
| 二、供给制党政干部的生活状况 | 第44-54页 |
| (一) 党政机关供给制干部的生活水平 | 第44-46页 |
| (二) 供给制党政干部生活状况的比较分析 | 第46-54页 |
| 第四章 建国初期供给制的利弊分析 | 第54-63页 |
| 一、供给制的益处 | 第54-56页 |
| (一) 有效保障了供给制人员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 | 第54-55页 |
| (二) 有效减轻了环境不稳给生活造成的压力 | 第55-56页 |
| (三) 有效防止了收入过分悬殊问题的产生 | 第56页 |
| 二、供给制存在的弊端 | 第56-60页 |
| (一)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滋生贪污腐败现象 | 第56-57页 |
| (二) 推行手续繁多,影响工作效率 | 第57-58页 |
| (三) 使部分人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实际上的不公平 | 第58-59页 |
| (四) 带来生活上的极大不便 | 第59-60页 |
| 三、供给制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启迪 | 第60-63页 |
| (一) 供给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第60-61页 |
| (二) 供给制的现实启迪 | 第61-63页 |
| 结语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68页 |
| 参考资料 | 第68-72页 |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