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9-1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与相关文献资料 | 第12-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屯垦是中国历史上恢复发展经济的重要路径 | 第18-31页 |
第一节 中国古近代历史上的屯田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屯垦(1939-1948)——大生产运动和战时农场的建立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屯垦(1949-1966)——国营农场及其制度的建立 | 第23-29页 |
一、国营农场的初创时期(1949-1956) | 第23-25页 |
二、国营农场大规模发展时期(1957-1966) | 第25-29页 |
第四节 国营江西蚕桑场建立的简要经过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代江西蚕桑场的经营管理 (1957-1989) | 第31-77页 |
第一节 垦殖场的初步格局——农桑为主工业为辅 | 第31-45页 |
一、蚕丝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分析 | 第31-39页 |
二、农业的生产组织和“围湖造田” | 第39-45页 |
第二节 垦殖场经营的转折——工商为主农业为辅 | 第45-52页 |
一、垦殖场经营管理转变的原因 | 第45-47页 |
二、工商业的发展概况 | 第47-52页 |
第三节 社会事业的兴办——政府职能的制度需求 | 第52-62页 |
一、教育事业 | 第52-55页 |
二、卫生医疗保健事业 | 第55页 |
三、其他社会事业 | 第55-56页 |
四、农场职工工资和劳保福利待遇 | 第56-62页 |
第四节 计划体制下农场的经营管理分析 | 第62-77页 |
一、江西蚕桑场行政隶属的变迁 | 第62-64页 |
二、江西蚕桑场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 第64-72页 |
三、江西蚕桑场经营管理效益分析 | 第72-77页 |
第三章 市场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1990-至今) | 第77-86页 |
第一节 组建企业集团的路径选择 | 第77-83页 |
一、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区企合一的经营管理模式 | 第77-79页 |
二、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效益分析 | 第79-80页 |
三、“企业之形、政府之实”的路径依赖 | 第80-83页 |
第二节 新开发区的设立和政府化的路径再选择 | 第83-86页 |
总结 | 第86-92页 |
一、国营农场的三种路径依赖 | 第86-88页 |
二、国营农场制度改革路径的评析 | 第88-9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97-98页 |
附录 | 第98-104页 |
鸣谢 | 第104-106页 |
代后记——先母一周年祭 | 第106-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