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趋新与速效:晚清陕西书院改学堂研究
中古范阳张氏研究
“两兰”职工人数变动问题研究(1958-1962)
花开未果--论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蒙学报》视野下的童蒙教育变革
战后上海妇女教养所研究(1946-1949)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与献书事件及影响
重塑盐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川南盐务管理局(1949-1952)
比较思想史视域下的记忆政治研究--以南京大屠杀为例
混堂往事—公共浴室与民国上海社会生活
社会变迁与经济理性:清末民初平湖社会经济中的鼎丰酱园
新安旅行团的抗日宣传活动研究
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及当代价值
广东四邑侨乡的走私问题研究(1945-1949)
清末上海日本人居留民的日常生活和国家意识--以《上海新报》为线索
清代常平仓衰败的道德表述与市场实际--基于黄梅案的考察
春秋时期周王室庶孽之乱研究
明代江南的财政白银化--以赋役折银为中心
汉隋间西南地区的政治整合与族群演变
北宋士大夫不歸葬現象研究
明朝后期对南兵的征发
春秋时期的家臣及其演变
明末河南城市防御问题研究--以襄城县城、归德府城、开封府城为例
沙洲坍涨与地方社会变迁--以镇江丹徒开沙诸洲为例(1127-1878)
阿拉善地区的民勤人研究
“寺院捐赠”与温州郡城的权势转移:聚焦于江心屿的讨论(1535-1917)
历史时期中国孔雀分布变迁及其文化研究
《澳大利亚人报》的中国形象研究(1971-1973)
明代民间医者研究
清代廉政文化研究
关东军在“满”苏东部国境要塞的驻军及战略研究--以东宁、绥芬河、珲春为中心
两晋南朝公府辟召制度研究
汉代儒士人格研究
盐铁会议与西汉中后期汉匈关系的变化
试论胡瑗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
晚清王权式微下地方政治势力崛起研究--以清末民初兴义刘氏家族为例
清代刑部“说帖"制度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敬老养老礼研究
《舊唐書》勘誤
杨涟与天启政局研究
清前期盛京旗仓研究
《燕行录》中清鲜笔谈研究--以清朝为视角
雍正朝山西吏治问题研究
清代升平署研究
清康熙朝后妃研究
唐代文官官德管理研究
王显与宋初枢密使研究
清代东北少数民族对满文化认同研究
孙中山与苏俄(联)关系研究
唐代都水监研究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