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绪论 | 第8-17页 |
| 一、问题缘起 | 第8-12页 |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2-15页 |
| 三、研究资料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晚清陕西的社会危机与关中士林 | 第17-29页 |
| 一、变动中的关中社会 | 第17-20页 |
| 二、关学学风与经世观念 | 第20-24页 |
| 三、晚清关中士绅对时局变化的体认 | 第24-29页 |
| 第二章 陕西书院改学堂之历程 | 第29-45页 |
| 一、刘古愚与陕西书院教育变革 | 第29-32页 |
| 二、因循缓进——新政时期陕西学堂的创建过程 | 第32-35页 |
| 三、从宏道大学堂、陕西师范学堂微观清末陕西高等教育 | 第35-39页 |
| 四、新政时期陕西地方官员与士绅的办学举措 | 第39-45页 |
| 第三章 、清末陕西新学堂之困境与成就 | 第45-65页 |
| 一、趋新与求速——新旧杂糅的办学局面 | 第45-49页 |
| 二、新学堂创办之难题与成就 | 第49-55页 |
| 三、留日学生对学堂风气的催化 | 第55-60页 |
| 四、辛亥革命前学潮运动的涌动 | 第60-65页 |
| 结语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