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与天启政局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相关时间界定 | 第11-12页 |
三、学术史回顾 | 第12-14页 |
四、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创新之处及难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杨涟早期经历与泰昌、天启政局之转变 | 第16-23页 |
第一节 杨涟早期经历 | 第16-19页 |
第二节 泰昌、天启政局之转变 | 第19-23页 |
一、万历末年的基本态势 | 第19-20页 |
二、杨涟在光宗登基时的表现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杨涟与“红丸”“移宫”二案 | 第23-35页 |
第一节 杨涟与“红丸”案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杨涟与“移宫”案 | 第25-30页 |
一、李选侍挟持朱由校 | 第26-27页 |
二、杨涟在移宫中的作用 | 第27-30页 |
第三节“移宫”成功与对政局的影响 | 第30-35页 |
一、“移宫”成功的原因 | 第30-31页 |
二、“移宫”对政局的影响 | 第31-35页 |
第三章 杨涟与魏忠贤的冲突 | 第35-48页 |
第一节 魏忠贤权力的形成 | 第35-37页 |
第二节 魏忠贤专权与杨涟弹劾魏忠贤 | 第37-42页 |
一、魏忠贤专权 | 第37-38页 |
二、杨涟弹劾魏忠贤 | 第38-42页 |
第三节 弹劾失败与对政局的影响 | 第42-48页 |
一、弹劾失败的原因 | 第42-45页 |
二、弹劾失败对政局的影响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关于杨涟的评价 | 第48-55页 |
第一节 杨涟之死与阉党对杨涟的评价 | 第48-52页 |
第二节 崇祯为杨涟平反与后世对杨涟的评价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附表 | 第56-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