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2页 |
第一章 盐铁会议前的汉匈关系及对盐铁会议的影响 | 第12-16页 |
第一节 汉初至元光二年之间的汉匈关系 | 第12-14页 |
一、汉匈和亲政策的产生 | 第12-13页 |
二、和亲政策下的汉匈关系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盐铁会议汉匈关系议题产生的背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盐铁会议中的汉匈关系议题 | 第16-31页 |
第一节 汉武帝时期征伐匈奴的政策 | 第17-20页 |
一、大夫、御史对武帝时期征伐匈奴政策的维护 | 第17-18页 |
二、文学对武帝征伐匈奴政策的否定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对会后汉匈关系的设想 | 第20-26页 |
一、大夫的主张 | 第20-21页 |
二、贤良、文学的主张 | 第21-26页 |
第三节 从盐铁会议看双方观点分歧的原因 | 第26-31页 |
一、对匈奴民族看法的差异 | 第26-28页 |
二、对匈奴的威胁性的不同理解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盐铁会议与会后汉匈关系的变化 | 第31-48页 |
第一节 盐铁会议与呼韩邪单于附汉前的汉匈关系的变化 | 第31-39页 |
一、贤良、文学“德怀”观在汉匈关系变化中地位的提升 | 第31-36页 |
三、大夫“武折”观的运用及中央的应对 | 第36-39页 |
第三节 盐铁会议与汉匈和亲后的汉匈关系的变化 | 第39-48页 |
一、贤良、文学“外臣”观与呼韩邪单于附汉 | 第39-41页 |
二、成帝、哀帝时期“德怀”观的困境与汉匈关系的变化 | 第41-46页 |
三、盐铁会议与王莽篡汉前的汉雄关系的变化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