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试论胡瑗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第10-12页
        (二)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2页
    三、研究方案第12-13页
        (一)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2-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页
        (三)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3页
    四、胡瑗的个人生平第13-17页
第一章 胡瑗的教育思想第17-27页
    一、经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第17-19页
    二、教育作用论第19-22页
        (一) 振兴学校教育第19-20页
        (二) 提倡武学第20-21页
        (三) 重视礼乐第21-22页
    三、“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论第22-27页
第二章 胡瑗的教学实践——苏湖教法第27-45页
    一、分斋教学法第27-30页
        (一) 分斋教学法的内容第27-29页
        (二) 分斋教学法的评价和影响第29-30页
    二、分斋教学法产生的原因第30-38页
        (一) 研究方法第31页
        (二) 长时段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第31-32页
        (三) 中时段原因第32-37页
        (四) 短时段原因第37-38页
    三、其他教学原则和方法第38-45页
        (一)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第39页
        (二) 循序渐进原则第39-40页
        (三)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40页
        (四) 讲授法和讨论法并用第40-41页
        (五) 以身垂范的人格教育第41-42页
        (六) 心理辅导法第42-43页
        (七) 游历考查法第43-45页
第三章 胡瑗教育主张对后世的影响第45-57页
    一、胡瑗和北宋三次兴学第45-50页
        (一) 兴学背景第45-46页
        (二) 庆历兴学第46-47页
        (三) 熙宁兴学第47-49页
        (四) 崇宁兴学第49-50页
    二、对胡瑗的评价第50-51页
    三、胡瑗教育主张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第51-57页
        (一) 新时代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第51页
        (二)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第51-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一、古籍类第59-60页
    二、今人著作第60-62页
    三、期刊论文类第62-65页
致谢第65-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清王权式微下地方政治势力崛起研究--以清末民初兴义刘氏家族为例
下一篇:盐铁会议与西汉中后期汉匈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