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升平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3页 |
三、研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清代升平署建立的背景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清代升平署建立的社会背景 | 第16-20页 |
一、政治背景 | 第16-17页 |
二、经济背景 | 第17-19页 |
三、文化背景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清代升平署前的宫廷司戏机构 | 第20-28页 |
一、钟鼓司与教坊司 | 第20-21页 |
二、清代景山 | 第21-23页 |
三、清代南府 | 第23-28页 |
第二章 清代升平署建制 | 第28-46页 |
第一节 清代升平署发展过程 | 第28-33页 |
一、升平署的建立 | 第28-29页 |
二、升平署的发展 | 第29-32页 |
三、升平署的没落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清代升平署机构职能 | 第33-40页 |
一、内学 | 第33-36页 |
二、中和乐 | 第36-37页 |
三、钱粮处 | 第37-39页 |
四、档案房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清代升平署的演职人员 | 第40-46页 |
一、演职人员的来源 | 第40-41页 |
二、演职人员的培养 | 第41-43页 |
三、演职人员的出路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对清代升平署的思考 | 第46-64页 |
第一节 清代升平署对宫廷生活的影响 | 第46-55页 |
一、内廷演剧更加规范 | 第46-49页 |
二、丰富了帝后的娱乐生活 | 第49-55页 |
第二节 清代升平署对清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 第55-64页 |
一、促进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 | 第55-59页 |
二、促进了京剧的发展 | 第59-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