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音乐
--
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
--
中国民族器乐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分析
古筝集体课教学在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
论现代陕西筝曲<秦土情>中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管窥山东筝曲《四段锦》的演奏要义与表达内涵
论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的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
论二胡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融合--以《兰花花叙事曲》为例
论移植曲目对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影响
板胡发展现状与传承之我见
闵惠芬二胡演奏中民族风格的艺术表现技法研究
关于琵琶协奏曲《花木兰》技法的叙事性探索
琵琶现代作品《琵琶辞》的高音演奏技法研究
“长安笛派”的风格特点与演奏技法研究
山东筝派在东北的传承与发展(1949-1999)
海龙鼓吹乐调查与研究
母带制作若干技术对民族乐器音色渲染技巧探究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演奏特点
平湖派琵琶演奏技术探究--以《郁轮袍》和《塞上曲》为例
诸城派古琴与梅庵派古琴的比较研究--论王燕卿对古琴艺术的传承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诸诚派古琴传承发展研究
前卫民族乐队早期发展阶段研究(1956-1966)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高校民族器乐教育研究
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的钢琴伴奏研究
民族管弦乐组曲《江风海韵》之创作体会
扬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五大调中的运用
中国竹笛移植改编独奏作品之我见
原创琵琶独奏曲《高粱红了》的创作特征及技巧运用
琵琶武曲《霸王卸甲》的创作特点及艺术特色
二胡协奏曲《西秦王爷》的分析与研究
论录音及缩混技术对中国民族器乐声音表现力的塑造及锻造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创作技法研究
中胡协奏曲《荒漠暮色》之演奏技法分析
二胡“特殊演奏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及意义
浅析扬琴协奏曲《雅乐清歌》的演奏创新
诗·情·意·韵—浅析几首与诗词相关的古筝作品
由《千章扫》《金色的梦》试论两类现代琵琶独奏曲的艺术特色
琵琶初级教学探析
浅析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以板胡协奏曲《黑土韵》为例
诸城派古琴“同源异流”的琴人、琴谱、琴乐研究
草原抒怀--李镇笛子艺术风格研究
二胡系统化指法的研究与运用
扬琴曲《林冲夜奔》演奏思考--对蒙古扬琴演奏启发
从筝曲《摇曳》浅探古筝演奏中的气息运用
从筝乐功能的变迁看古筝在上海的发展--以不同时期三首作品为例
试析王建民古筝协奏曲《婵歌》的创作与演奏
唢呐协奏曲《敦煌魂》演释--兼论当下唢呐的传承和教学
忻州“八音会”唢呐演奏艺术管窥
竹笛协奏曲《陕北四章》的演奏技法及音乐特征研究
渭水“琴”怀—琵琶曲《渭水情》创作及演奏技法研究
《如来藏—袍修罗兰》的创作与演奏特色研究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