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6-10页 |
前人研究 | 第6-8页 |
本文视线聚焦及思路形成 | 第8-10页 |
第一章 另一种断代:“源”与“流”的传派成因及历史脉络 | 第10-20页 |
一. 追溯:诸城琴乐的渊源 | 第10-11页 |
二. 发端:诸城琴乐的滋生与成长 | 第11-13页 |
三. 转型:诸城琴人、琴乐向外传播及“传派支脉”的雏形初现 | 第13-14页 |
四. 分流:“同源异流”的传派格局显现 | 第14-20页 |
第二章 诸城派古琴“祖谱”与“传谱”的流变研究 | 第20-39页 |
一. 润腔中的地域性审美要素 | 第22-29页 |
二. 传派支脉的审美趣味差异 | 第29-36页 |
三. 传谱对祖谱的接纳姿态 | 第36-39页 |
1. 琴乐传承思维 | 第36-37页 |
2. “同源异流”的辑谱风格及琴人个体生命的外化显现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诸城派古琴“同源异流”的琴乐风格解读 | 第39-94页 |
本章视线聚焦及分析思路成形 | 第39-42页 |
一. 诸城遗脉 | 第42-54页 |
(一) 第四代琴人:王凤襄、张育瑾 | 第42-48页 |
(二) 第五代琴人:高培芬 | 第48-54页 |
二. 诸城派王心葵一脉 | 第54-73页 |
(一) 第四代琴人:詹澄秋 | 第54-58页 |
(二) 第五代琴人:高松如 | 第58-64页 |
(三) 第六代琴人:茅毅 | 第64-73页 |
三. 南下王燕卿与梅庵派传人 | 第73-87页 |
(一) 第四代琴人:徐立孙 | 第73-79页 |
(二) 第五代琴人:刘景韶 | 第79-86页 |
(三) 第六代琴人:刘善教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94页 |
结语 | 第94-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附录 | 第103-109页 |
后记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