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学术思潮与《楚辞灯》的成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清初的学术思潮与楚辞研究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清初社会背景与学术思潮 | 第12-16页 |
一、清初的社会背景 | 第12-14页 |
二、清初的学术思潮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楚辞灯》在清初楚辞研究中的独特性 | 第16-21页 |
一、清初楚辞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二、《楚辞灯》的独特性 | 第17-21页 |
第二章 林云铭生平与《楚辞灯》的成书过程 | 第21-31页 |
第一节 林云铭的生平考论 | 第21-24页 |
一、林云铭的生卒年考证 | 第21-23页 |
二、论《今世说·林西仲少嗜学》篇的不可信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林云铭忧国忧民思想的形成 | 第24-28页 |
第三节 《楚辞灯》的成书过程及体例 | 第28-31页 |
一、《楚辞灯》的成书过程 | 第28-29页 |
二、《楚辞灯》的体例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林云铭对屈原人格精神的评价 | 第31-39页 |
第一节 明末清初屈原评价的渐趋统一 | 第31-36页 |
第二节 林云铭眼中的屈原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楚辞灯》的注释特色 | 第39-62页 |
第一节 “知人论世”研究方法的运用 | 第39-48页 |
一、知人论世的方法 | 第39-40页 |
二、屈原简略年谱的编排 | 第40-42页 |
三、篇目选择上的特点 | 第42-45页 |
四、屈原作品的系年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品笺结合的注释方式 | 第48-51页 |
第三节 对楚辞文学性的总体研究 | 第51-58页 |
一、对楚辞篇章结构的重视 | 第51-54页 |
二、对楚辞艺术手法的研究 | 第54-56页 |
三、对《九歌》的研究 | 第56-58页 |
第四节 字词注解方面的创新 | 第58-62页 |
第五章 《楚辞灯》的不足及学术史意义 | 第62-66页 |
第一节《楚辞灯》的不足 | 第62-63页 |
第二节《楚辞灯》的影响及学术史意义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附录:林云铭简略年谱 | 第68-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