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从桃叶渡到水绘园--十七世纪的江南与冒襄的艺术交往
钱谦益散传研究
全祖望碑传文研究
萧颖士、李华古文理论与创作比较研究
“80后”文学的忧伤--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为例
感伤的浪漫:艺术生成与价值取向--对中国现代浪漫文学一种形态的考察
论“寻根文学”的后现代性
历史、艺术与作家主体的心灵共振--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的形态类型分析
“沈诗任笔”——沈约任昉比较研究
论现代文学“民族形象”的生成与建构
《初学记》引经考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
宋元之际临安文人倡和活动研究
曹魏儒学新变与曹植的文学创作
沈善宝《名媛诗话》研究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心态研究
清中叶钱塘梁氏家族文化代际传承研究
楼昉研究
元末明初诗僧群研究--以来复、宗泐、姚广孝为中心
中国现代文学中肺结核的浪漫隐喻与消解
吴宓与新文化运动--以《吴宓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苦难主题论
清初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研究--以黄宗羲与甬上弟子为中心
从《天山》的流变看新疆当代文学的发展
王国维的“境界说”研究
论《文心雕龙》中的生态思想
桐城派文学思想研究
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研究综述
“郑声淫”与“思无邪”关系考论
《史记正义》研究
拯救“娜拉”与性别意义--1920年代男性文本中的拯救意识
浅论臧荣绪《晋书》及其史料价值
从苏区文艺到延安文艺--比较文学视野下中国革命文艺形态的历史建构研究
转型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争鸣及其反思--以“新现实主义”和“底层文学”为例
陶弘景及其文集研究
陶渊明文体贡献论略
沉沦与飞翔--消费主义影响下中国九十年代以后的女性写作
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地域分布及其文学影响
论新时期公安文学的审美特征
苏曼殊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中国“文气理论”对朝鲜“文气说”的影响
张衡文学作品中的儒道思想研究
新世纪以来的消费文学和消费社会
新时期女性主义写作的困境与突破--以王安忆、陈染、林白为中心
论魏巍抗美援朝作品中的朝鲜形象
论杨朔抗美援朝文学作品中的朝鲜形象
“革命加恋爱”文学模式解析
论萧军创作中的文化意识及其审美特征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话语
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上一页
[196]
[197]
[198]
[199]
[20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