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气理论”对朝鲜“文气说”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文气说”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选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关于论题的说明和立论的根据 | 第13-16页 |
·“文气”的界定 | 第13页 |
·“中国”和“朝鲜”的时间界定 | 第13-14页 |
·“文气理论”与“文气说”称谓上的区别 | 第14页 |
·立论的根据 | 第14-16页 |
第三章 中国“文气理论”与朝鲜“文气说”的异同 | 第16-54页 |
·主气论 | 第16-30页 |
·中国“主气论”发展概况 | 第16-25页 |
·朝鲜“意气·气骨”论 | 第25-30页 |
·气充言雄论 | 第30-37页 |
·中国“气充言雄论”发展概况 | 第30-34页 |
·朝鲜“奇人吐奇气”论 | 第34-37页 |
·养气论 | 第37-44页 |
·中国“贵在养气”论 | 第37-42页 |
·朝鲜“学诗养气”论 | 第42-44页 |
·气象论 | 第44-54页 |
·中国“气象论”的衍变 | 第44-47页 |
·朝鲜“气象论”的单纯与多变 | 第47-54页 |
第四章 朝鲜“文气说”对中国“文气理论”的发扬 | 第54-59页 |
·“文气”范畴的拓宽 | 第54-57页 |
·中性“文气”语词的频繁使用 | 第54-56页 |
·意象“文气”语词的灵活运用 | 第56-57页 |
·“文气”观点具体化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