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前言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论文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目前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主要依据及可行性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苏曼殊复杂生存体验与其主体人格建构 | 第15-23页 |
·成长转折与早期思想形成 | 第15-19页 |
·孤苦无依的童年岁月 | 第15-16页 |
·宛转曲折的革命道路 | 第16-18页 |
·半僧半俗的求佛之旅 | 第18-19页 |
·从佛门高僧到审美主义者 | 第19-23页 |
·拒绝平庸的人生选择 | 第19-20页 |
·对于文学的审美追求 | 第20-23页 |
第三章 苏曼殊的译学思想与20世纪初现代审美形态 | 第23-33页 |
·苏曼殊的译学背景及领域 | 第23-25页 |
·苏曼殊的译学背景 | 第23-24页 |
·苏曼殊的译学领域和出版情况 | 第24-25页 |
·苏曼殊的译学理论与相关批评 | 第25-28页 |
·当时相关的翻译理论 | 第25-26页 |
·苏曼殊的翻译理论 | 第26-28页 |
·苏曼殊译学的现代价值 | 第28-33页 |
·“超功利”文艺观的显现 | 第29-30页 |
·开拓中国文学对外翻译事业 | 第30-31页 |
·探求中外文学比较方面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苏曼殊的文学创作与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勃兴 | 第33-43页 |
·苏曼殊小说创作的自叙性 | 第33-34页 |
·小说创作自叙性的表现 | 第33-34页 |
·自叙性小说创作选择的原因 | 第34页 |
·占典文学抒情传统的现代转换 | 第34-38页 |
·古典诗词对其文本构成的影响 | 第34-36页 |
·古典诗词抒情现代转换的表现 | 第36-38页 |
·苏曼殊小说中的现代悲剧意识 | 第38-43页 |
·现代悲剧意识的理论构建 | 第38-39页 |
·现代悲剧意识的文本体现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信 | 第49-50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