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旷野中的呼唤--1990年代人文精神论争再寻思
“新概念”下的青春文本--解析“80后”文学创作热
《文心雕龙》“体要”理论初探
叙事的探索与策略性选择--论中国现当代女性写作中的“黑夜情结”
女性书写的历史悲剧--论丁玲文学创作的思想演变历程
时间的摆渡者--沈从文创作的时间意识
“甲寅派”文学价值观的历史考察和当下意义
废墟上的女人--论张爱玲的性别观念及女性批判
论梁启超对西方人文主义的误读及其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官场文学的文化成因初探
守望与救赎--论新时期山东作家的道德化叙事倾向
扬雄文论研究
李渔的家居美学观
班固辞赋研究
论沈从文昆明时期的文学选择
旁观与偏见--论钱钟书早年文艺观及创作的思想倾向
追求与坚守--论徐志摩人文主义思想
蔡邕思想及其辞赋碑铭研究
从潘岳的创作看其心态与情感
黄药眠文艺思想研究
司马迁叙事美学研究
明清文人审美心态世俗化研究
中国翻译文学语境中的多元系统理论辩证研究
网络媒介时代文学的审美变迁
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初探
从操纵论的角度看严复和林纾的翻译
生命的绝唱--论萧红对“家”的叛逃、追寻与回归
借鉴与转换--何其芳早期诗文创作与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
北宋初期科举文化与西昆体
卓识与局限的交错--冯雪峰文艺理论批评及其与俄苏文论的关系
浅论王国维的“苦痛”诗学
朱熹创作理论研究
汉代神话流变的时代特征及动因
论“风”、“雅”、“颂”的文学性及其特点
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嬗变--以陈染、林白、卫慧、棉棉为中心
李斯的文化角色及其作品的文学观照
《大公报》文艺副刊“书评”研究(1933-1937)
嵇康玄学理想的原型批评
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90年代以来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一种考察研究
宋人笔记中的诗学讨论热点研究
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
凤凰涅槃:五四文学意象的创造
传承与变异--五六十年代两岸阴柔风格文学创作比较论
论二三十年代文学创作中的基督教文化
从左翼文学到纯文学--论现代书局的出版变迁与三十年代文学走向
戴良遗民心态研究
烟水散人研究
唐宋题壁文学研究
宋以前的檄文研究
中国古代官署平行公文文体研究
上一页
[154]
[155]
[156]
[157]
[15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