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世界各国新闻事业
--
中国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党报生产体制的形成
论报业产业链功能的实现
从《申报》看清末民初中国报纸通讯文体的发展(1896-1915)
晚清传教士报刊:作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之启蒙
金庸《明报》社评研究
中国新闻界对国联调查团及其报告书的评价
国际化城市的政府新闻发布定位设计实证研究--以境外媒体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互动关系为例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中国近代的科技新闻和科技报道研究
试论《中国妇女报》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流变
报纸发行渠道策略研究
我国对突发事件新闻舆论管理的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地方性英文报纸对外传播研究--以《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为个案
政府网络新闻发布理论与实践探析
建国初期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述评(1949-1957年)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类报纸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论当前中国新闻实践中的媒体社会责任
“四不”主义与“国家中心”论--张季鸾新闻思想述评
技术、制度与效率:中国传媒改革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以“报网互动”基本模式为标本的研究
中美两国媒体对胡锦涛访美报道分析(以2006年和2011年为例)--一种基于权力转移理论的分析
澳门首份中文报刊—《镜海丛报》
主流媒体构建的政治景观--《人民日报》塑造的西藏形象研究(2000-2010)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1988年9月中的批评性报道研究
《人民日报》批评性报道研究(1956年7月-1966年5月)
全媒体时代报业网站的视频应用研究
清末民初中国新闻界团体职业意识初探(1905-1921)
报人张季鸾新闻思想探析
民国时期的《山西日报》研究
山西大学校报史研究
《大众日报》创刊研究
林乐知与《上海新报》
徐铸成与《文汇报》的适应性之路研究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路线研究
台湾报纸媒体新闻产制过程中守门因素研究--以《联合报》为例
我国党报转基因粮食新闻框架变迁(1995—2010)--以《人民日报》为例
广州青年报社竞争战略研究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以温家宝总理招待会为例
曹聚仁报刊活动研究--以民国时期文人报刊活动为考察视角
江泽民新闻思想研究
我国新闻传媒NGO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三贴近”与新闻传播效果的内在一致性
四川地区新闻网站研究
四川对外宣传研究
《图画日报》视野下的清末社会文化研究
晚清上海白话报与市民文化生活(1876-1911)
基督教女报与中国女性形象的建构(1912-1941)--以上海基督教女报为考察中心
《环球时报》德国国家形象的呈现与建构--Take "Global Times"(2008) for Examples
论新闻报道对当代浙商发展的推动--以浙报集团三份报纸为例
报业集团区域扩张的机制创新研究--以《羊城晚报》佛山版的公司化实践为例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